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小资手册:香榭流行 零风格

http://www.sina.com.cn 2002-02-21 10:44   新周刊

  一个周末,在北京著名的禅酷监狱餐厅吃过饭,转到北京著名的非话廊去喝酒。坐在没有招牌、四壁都是水泥墙的非话廊,透过烟雾缭绕人声鼎沸,大声跟朋友说:“这里叫监狱餐厅还差不多。”

  事实上,像非话廊这样的装修风格,已经不算别出心裁。我知道很多画家早就把家布置成这样:水泥地、白墙,老式暖气片上涂一层漆或者什么也不涂,旧家具(真正的旧家具)呆呆地摆在屋子中央。看上去极其简单,甚至粗糙,其实是精心设计的结果;一般人家装修时手头再拮据都会弃若敝屣的东西全部登堂入室,发扬光大。“要是你的家太有风格了,创作就受限制了。”一个把20世纪50年代单位办公用的旧椅子和现代家具混合使用的画家解释。在他眼里,这些造型简单、掉了漆、椅背上还涂着单位名称的椅子比什么名贵家具都合乎心意。

  与这种刻意追求的没有风格相比,满堂的精心选择的明式家具或者费尽心机只涂一层清漆的原木家具都是等而下之的了。如果一个画家或摄影师这么做,更要使人质疑他的专业水准。

  对于在意品味这件事的人来说,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儿莫不说明问题——不是说明好品味,就是说明坏品味。但总的来说,怎么吃怎么穿都没有怎么住更说明问题——因为住牵扯的因素太多,考虑来考虑去就容易露出马脚,而且住是阶段性的,一旦做出了错误的抉择也不容易改弦更张。我是在用大量的宜家家具,精心布置了办公室和卧室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的,当然,现在是追悔莫及。

  宜家作为中国的一个小资符号,本身并无过恶,是一个摄影师的话彻底倒了我的胃口:“宜家的东西轻飘飘地,不耐看。”当然,轻的不是木头,而是风格。作为一种试图以尽量低的价格争取尽量多的消费者的产品,宜家选择了最聪明的做法:抄袭自十年前至本世纪初甚至更早一些时候的家具设计,任何一条曲线都是有来历的,毫不独出心裁,让使用者的想象力轻而易举得到归依,也让不懂行的消费者毫不担心露怯。但是,它抄袭不了那种年深月久积累下来的家的味道——旧的,杂乱的,但是温暖的,可靠的。用宜家布置出来的家总难免像宜家的样板间,崭新、干净、临时,随时可以被打包运走,或者一笔勾销。

  建立风格是容易的,不被风格诱惑反而是难的。宜家的每一个系列就是一个陷阱。如果你选择了一个系列的一件产品,接下去就是努力用这个系列的其它产品充实和风格化你的家,在买一幅窗帘或者一只花瓶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向其靠拢,直至所有的空间,包括你的大脑都被填满,再无缝隙为止。这个过程非常像吃快餐:你用不多的钱,迅速地填饱了肚子,接下来却是漫长的空虚和沮丧,因为你并没有被真正地满足过。

  尽管如此,宜家的单品不乏优秀之作,有一些东西会高频率地出现在那些口味刁钻的画家和摄影师家里:带脚轮的金属电视柜,银灰色的铝制纸篓,造型简单的水杯和香槟杯——都是功能性极强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不具有侵略性的,因而也不会遭人厌烦的。如果说有什么规律,规律就是宜家的出品往往最便宜的也是最棒的,一耍花枪就完蛋。

  我曾经差一点点赶上了时髦——在我刚刚从广州回到北京的那段时间,天天不可遏止地想着一件事:攒一笔钱,把我小时候住过的奶奶的老房子买回来——那不过是60年代盖起来的普通楼房,水泥地,白墙,天花很高,没有厅和过道,一进门就是一间朝南的大屋子,冬天的时候,满满一屋子的阳光,透过窗户,能看见晃动的树枝间的天空——非常适合晒太阳和发呆的地方。

  现在,我住在截然不同的地方,过着和想象完全不同的生活。虽然也有很好的太阳,却没有发呆的心情。我觉得自己是个傻瓜。


新周刊网络版124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