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文学奖(散文)评选揭晓 | ||
---|---|---|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2 10:36 新浪文化 | ||
以繁荣文学创作,继承“五四”新文化传统,弘扬朱自清人文精神,展现扬州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主旨的首届朱自清文学奖(散文奖)2006年1月7日在北京揭晓。《流连西柏坡》等10篇参赛作品获奖。 朱自清文学奖(散文)由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华文学选刊》杂志社承办。该奖设立和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经严格筛选,初选 本届朱自清文学奖评委会由铁凝、曹文轩担任主任,评委由王干、王剑冰、赵昌智、格非、阎晶明、梁鸿鹰、斯妤等9名著名作家、专家和领导组成。评委们普遍认为,本届参赛作品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扬州地方特色鲜明,反映了人们对今日扬州的美好印象,以及扬州本地作家的散文创作成绩。 颁奖仪式将于2006年春在朱自清先生的故乡古城扬州举行。获奖作品将在国内主要媒体刊载或播出,并由朱自清纪念馆收藏。优秀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结集出版。 据主办方透露,奖项以后将每两年举办一届。 获奖作品: 1.《流连西柏坡》 丁家桐 2.《魂牵达士巷》 王资鑫 3.《花木扶疏说何园》 忆明珠 4.《妖尽人间春》 叶文玲 5.《那些销魂荡魄的声音》 朱千华 6.《又是芍药花开时》 张泽民 7.《乡关何处》 封 颖 8.《瘦西湖》 柯 平 9.《扬州慢》 龚 静 10.《亲情无边》 蔚 蓝 ●链接 朱自清文学奖 为繁荣文学创作,继承“五四”新文化传统,弘扬朱自清人文精神,展现扬州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鼓励更多更好的散文作品问世,扬州市自2005年起设立朱自清文学奖(散文)。该奖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文学选刊》杂志社和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每年从全国各地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描写、展示扬州风貌和文化的散文类作品和扬州作者(含扬州籍和曾在、正在扬州学习、工作、生活的人士)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散文作品中评选优秀作品予以奖励。获奖作品将在国内主流媒体刊载或播出,优秀作品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结集出版。朱自清文学奖颁奖仪式在扬州市“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期间举行。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他的散文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与上述绚丽和秾艳的比喻相比,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图画。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写了父亲爬上站台的动作,于滑稽、笨拙的动作中,传达出父子间的真情。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