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达-芬奇今别津门 冯骥才对画展落幕心存遗憾

http://cul.sina.com.cn 2006/04/10 16:12   今晚报

  昨天19时许,当记者来到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时,大楼内外重新拥有了往日的安静,但仍有不少观众不肯离开,一心等着冯骥才在自己的画册上签个名字。二楼北洋美术馆外意大利总统府旗还悬挂在那里,这是钱皮总统特别批准贝利尼博物馆为此次画展带到天津的,它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十几天里观众争睹“达·芬奇”的热烈场面。

  见到冯骥才,他的第一句话是自己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下来了。画展期间,冯骥才都
是从早到晚在学院里。每天送走最后一批观众后,他都要在馆内走上一圈。对于他来讲,49幅名画不仅价值不菲,作为一名画家,它们更被视作自己的宝贝。“每天馆内的观众都是几千人,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在地上找不到一点碎纸屑,曾有个女孩进来时嘴里嚼着东西,看画时却悄悄吐出来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高雅的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培养人的气质,影响人的行为,这是我画展期间最大的感受。”

  北洋美术馆的楼上,也就是学院的三楼,是冯骥才的大树画馆,里面陈列的都是他的得意作品。作为一名画家,能将这样厚重的展览邀请到自己的学院来,更应利用机会观赏与研究。然而,画展落幕了,冯骥才却给自己留下了遗憾。“比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湿壁画,就是画的颜色和墙壁一起干,不像直接画在墙上,色彩会渗透到墙壁里画,更加艳丽。我们的莫高窟有一幅
千手观音
图,使用的就是这种画法。所以,我特别想认真地看看这次画展里面的壁画,对此进行考证。”但是,等待冯骥才处理的事情太多了,他的工作和大家一样,都是具体的服务性的,所以这些画在身边十几天,他都没能仔细地看一看。每天冯骥才最关心的是馆内的温度、湿度、观众的秩序、每幅画是否有细微的变化、挂画的螺丝钉是否牢固……冯骥才说,因为自己始终牢记着上海贝利尼文化公司负责人的一句话:这批画作是否有损失,证明着天津的文化投资环境是否安全。

  今天下午,49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将从北洋美术馆的展墙上摘下,经过再次验画后妥善包装,在公安和交警的保护下送往天津海关。“达·芬奇”今天将告别津门,良好的文化投资环境正在吸引更多的艺术交流活动到天津来。

  面对即将离津的“达·芬奇”,众学子依依不舍。(本报记者 高丽 实习生 冉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