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华遗产论坛暨中华伏羲文化论坛在京开幕

http://cul.sina.com.cn 2006/06/12 16:21   新浪文化


太昊陵庙

  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在这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一天,“中华遗产论坛——太昊陵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仪式暨中华伏羲文化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隆重举行。当天,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大会就“太昊伏羲氏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重要意义”为主题展开了学术讨论。

  遗产界的盛会——中华遗产论坛开幕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久的。随着

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强盛,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不断增强,此时此刻我们才发现,弘扬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才是真正的立国之本。

  正如生态环境保护一样,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是保护整个社会人文环境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部分,对我国这样一个地上地下文化遗产都极为丰富的文物大国来说,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早已密不可分。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着城市化浪潮的巨大挑战,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理解、支持、投入和参与。中华遗产论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时而生的一个纽带和平台,随着全民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和遗产保护活动的深入,这个全国性论坛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中华遗产论坛力求成为目前中国遗产界最高层次、最大规模的专业论坛。论坛旨在通过组织、联系申遗单位和国家相关部门中从事申遗项目的部门与单位开展业务交流、人员培训、学术研讨、专题活动、年会等形式,推进中国遗产保护的建设和发展。

  太昊陵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

  太昊陵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此次论坛上宣布正式启动。

  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河南淮阳太昊陵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是千百年来海内外华夏子孙祭祀祈福、寻根谒祖的圣地。在这样一个特殊日子为太昊陵庙举行申遗启动仪式并举办伏羲文化论坛,正是为了弘扬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遗产价值。

  太昊伏羲氏是中华民族世代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帝王。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6500年前甚至更早的时代,是以龙为图腾的伏羲时代,这个时代标志着古老的中华民族从蒙昧步入文明。伏羲时代的人们为人类的繁衍、生存,探索发明了新的生产手段和新的生活方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奠定了最初的根基。

  太昊陵庙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陵庙,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谒祖的圣地。1996年,太昊陵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太昊陵人祖庙会也被名列其中。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已经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同时也体现了整个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与重视。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中华伏羲文化论坛

  本次论坛邀请全国各地对伏羲文化有深厚研究的专家齐聚北京,围绕“太昊伏羲氏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重要意义”作为主题展开讨论、并从“论太昊陵庙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性”、“龙的传人”、“万姓同源”、“八卦与伏羲”等四个方面对伏羲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就中华民族的始祖是太昊伏羲氏还是炎黄展开热烈论辩。

  长久以来的一个固有观念是,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还有一个固有的观念是,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的上限是炎帝和黄帝,而“龙的传人”的上限则要远溯到更早的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太昊伏羲氏。

  “炎黄”已经被习惯性地作为中华民族的代名词,那么比炎黄更早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呢?有人提出,伏羲完全可以视为华夏民族之根,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是从伏羲台下走来的”。

  梳理中华文化的根源,几乎所有最早的文化因子都与伏羲有关。6000多年前,伏羲带领华夏先民自天水沿黄河而下到达宛丘(今河南淮阳),教化人众兴渔猎,养牺牲,正姓氏,制嫁娶,定四时,制礼乐,画八卦,分阴阳,以龙纪官,分理海内。所有这些中华文明的最初薪火,都是伏羲那个时代点燃的。伏羲以龙为图腾的民族融合,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最早的根基。伏羲是一个历史时期文化的象征,是一个文化符号,伏羲的传说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以伏羲时代为标志,中华民族从蒙昧跨入了文明的门槛。

  然而,在目前多数的文化表述中,伏羲更多被描写为一个

神话,一个传说,一个模糊的影子。在“炎黄子孙”的固有观念的笼罩下,伏羲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意义似乎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尽管在谈中国文化的时候不得不谈及八卦和《易》,但伏羲却始终被更多地放置在了牌位和神坛之上。数千年来大量的典籍所记载的伏羲和伏羲时代对于中国文明的开拓之功,仿佛被封存在了神化与传说之中。

  首届中华遗产论坛的主要论题,就是以“太昊伏羲氏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重要意义”展开的。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拂去数千年厚厚的尘土,提醒所有龙的传人:中华民族之根不仅仅只有炎黄,更有深深扎在黄土深处的伏羲。

  此次论坛研讨活动除了弘扬伏羲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遗产价值外,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对中华文明源头的探究,进一步唤醒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责任感,促进国人对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传承递续的认识,强化寻根意识,增强民族情感和凝聚力。

  附: 伏羲太昊陵庙介绍

  太昊陵庙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庙,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万亩龙湖的北岸。该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数理兴建,南北长750米,占地875亩,分内城、外城、紫禁城三道皇城,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七观、十六门,气势恢宏,金碧辉煌,在三皇五帝及中国历代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中是鲜见。1994年,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罗哲文先生考察后,亲笔题词:“天下第一陵”。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视察后挥毫题词“羲皇故都”。李鹏、温家宝、李长春等十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拜谒、题词。

  据史志记载,太昊陵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春秋之前人死后挖墓坑埋葬,上面不封不树。为让后人更好的追念祖先,先民们在伏羲长眠的地方封土为陵,华夏民族以陵墓形式安葬逝者的方式从此开始,绵延千年。又在伏羲陵前建起宫殿式祭祀场所,以彰先祖功绩。因此可以说,太昊陵庙是我国陵和庙的源头,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太昊陵在唐代前已形成规模,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四年颁诏“禁民刍牧”,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元年,诏立陵庙,置守陵户。太昊陵墓的形制为天圆地方,这一独特的结构,本身具有极为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现存建筑为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四年颁诏修建。至明万历初年,陵庙占地即达875亩。虽经历代维修,仍然保持了它原始的风貌。太昊庙以伏羲先天八卦数理兴建,其单体建筑庞大的体量及午朝、道仪、先天、太极、仰观、俯察、两仪、四像、三才、五行、统天、显仁、太始等源于伏羲先天八卦的特有命名和玄妙的布局,在我国帝王陵寝中是独无仅有的。其主体建筑的梁柱、斗拱等建筑结构,兼有明清木构建筑和河南地方手法建筑特征,是研究明清时期官式建筑和河南地方建筑手法有机结合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太昊陵庙作为中国帝王陵寝不可或缺的主要代表之一,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和保护。

  太昊陵庙祭祀是我国祭祀文化的典型代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陈风》里就有描述。自明代朱元璋于洪武四年亲制祝文致祭以来,到清末的宣统皇帝,御祭达51次。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为期一个月的朝祖会,海内外华夏子孙,每天谒祖朝圣者达二十多万,所以,太昊陵庙被誉为中国的耶路撒冷。最近,太昊陵人祖祭典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太昊陵庙的保护工作,1949年成立了羲陵保管委员会,1962年、1963年先后被县政府和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成立太昊陵文物保管所,1984年建太昊陵派出所,1985年建淮阳县博物馆,馆址设在太昊陵,馆庙合一。2001年河南省古建所完成太昊陵庙保护规划,当年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准。2004年启动了恢复太昊陵原貌工程,至目前已拆除不协调建筑16万平方米,基本恢复了太昊陵原貌,美化、绿化、净化了陵区和周边环境,更加章显了太昊陵作为天下第一陵的巍峨之势。

  启动太昊陵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海内外羲皇子孙共同的心愿,我们希望此举能得到更多专家、学者和领导给予我们更多的关怀、支持和指导,以更好的保护我们祖先的陵庙和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引起国人对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我们选择我国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启动中华人文始祖的陵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其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

  (编辑:小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