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燕赵古镇:土木镇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0 10:16   河北日报

  在土木,感受沉重的历史

  土木镇,原名土木堡,位于怀来县境内。《畿辅通志》记述,土木堡本名统墓镇,又名统墓店,因店北旧有统军墓,故名,为唐乾元元年(758年)高开道居怀戎时所置,后讹为土木。明永乐初(1403年)置堡。正统末年英宗驻此被瓦剌围困,堡遂毁。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重修。镇内现存显忠祠等古迹。

  中华民族的历史本身就是一本厚厚的书。土木镇,无疑是这本书中精彩的一页。

  土木镇的名声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家喻户晓。初冬时节,我站在土木镇的街头,脚下是阔大的金色梧桐叶,头顶是灰蒙蒙的天空,耳边是语速不快也不难分辨的普通话,一张张交错而过的面孔神情淡然而干净。那一刻,心里只有一个感觉,这是一个不太张扬的古镇,有些悠闲,有些懒散。

  每一座古镇都会有一个主题。土木镇的主题很明确,是历史。而这一主题就是用显忠祠来表现的。

  位于土木镇土木村的显忠祠,是明景泰元年(1450年)代宗皇帝为祭祀在土木之变中殉难的66位大臣和50万大军而建的祠堂。站在祠中,去亲近久远历史长河中那些荡人心魄的往事,令人感慨万端……

  元朝灭亡后,残元势力一直想东山再起,不断侵扰明朝疆土。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部首领也先又率军大举入侵。在宦官王振(蔚州人)的怂恿下,缺少经验又不懂军事的明英宗朱祁镇不顾百官劝阻,偕王振并官军50余万人御驾亲征。这次出征既无充分准备,也不了解敌情,又赶上狂风暴雨侵袭,士兵饥寒交迫,刚走到大同,前方传来小败的消息,就惊慌撤退,一直退到土木堡,安营在无水处。第二天,也先率军赶到,扎营在水源处,并包围了土木堡,遂有了让人千古感叹的“土木之变”。

  英宗皇帝被俘,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野等数十名官宦殉难,50万大军全军覆没。土木之变后,瓦剌兵临京师城下,兵部尚书于谦誓死保卫北京,率领明军挫败了瓦剌军队的进攻。代宗即位,年号景泰。

  景泰元年(1450年),英宗被瓦剌军放回,代宗尊其为太上皇。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复辟,废代宗,杀兵部尚书于谦,改年号为天顺。1464年,英宗驾崩,他的儿子宪宗即位后,平反冤案,恢复代宗皇帝尊号,为于谦昭雪。为了以英宗的过失为戒,宪宗又命怀来重修土木的显忠祠,并在其中为于谦塑像。祠成之日,宪宗亲自撰写碑文,题写显忠祠匾。

  显忠祠占地面积约3150平方米,东西45米、南北70米,正殿为硬山顶柱廊式建筑,两侧抱柱悬挂木制楹联:“故老尚余哀,兵溃不堪论往事;诸公应自慰,君存何必问微躯”。正殿内正面横列的供桌上,摆有诸位英烈牌位。殿前台阶一侧立有一块诗碑,为清乾隆年间礼部尚书德保谒诗,诗曰:

  军行当日出仓皇,遗恨千秋此战场。碧血至今沉朔漠,丹心终古护君王。垂堂误入奸阉计,勤鼎遥留词客伤。昭代春秋隆祀典,满庭生气溢馨香。

  那种凝重、沉静的气氛,让人心里总有那么一股感怀之情,土木的景象适宜用心去体会。我与静默的景物无言相对,任记忆的翅膀无风而动。

  不必慨叹显忠祠日益孤零沉静,惟有岸边黑色的水鸟伫立最高的枝头,摇摇晃晃与人相伴,沉默而执著的土木只是以这种姿势在守口如瓶,让灰飞烟灭的往事弥漫在空气里,涤荡着凡尘与浮躁。

  不必怅惘土木的难觅踪迹,滴滴泣血珠子早已隐化成大明英雄们肃穆凝固的神情,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当所有的故事都演完了,它们依然灵魂不死。

  今天的土木终于摆脱遮蔽,洗去尘埃,以空前舒展的姿态显露出它迷人的全貌!

  西斜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土木的大街小巷,也照在清清的河水上,随它们一起缓缓地流动着,岸边树影里间或传来的几声啁啾,仿佛在暗示我们不要打扰这里的宁静。

  在这里穿行,就仿佛跌进了历史。即使是轻风吹过,耳畔也会不住地鸣响起阵阵回声。本报记者魏旭发自土木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