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尘封的《夜上海》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6 09:54   今晚报

  2005年初,有两首歌大为流行。稍后,一群精英诗人集会,发誓要讨伐这两首歌。半年以后,很少再有人唱这两首歌了,但恐怕不是被诗人们“PK”掉的,倒是因为没有生命力而自行湮灭的。这一年还有一件热闹事,就是“超女”。超女们总共唱过多少歌,没什么印象,后来有人汇辑为“超女百首金曲”,看了看目录,除了几首外国名曲和多年以前的老歌,真是没有什么像样的“金”歌。电视有个节目叫小崔说事,有一回,是拿《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说事。究竟想说什么事,没整明白,只记得请来了这首苏联歌曲的中文译配者,
问到对当下流行歌曲的看法时,这位内行说了一段很尖刻的话,大意是,欧美的流行歌曲,在音乐史上是有地位的,而现在流行的那些港台歌曲,很难算得上是音乐。

  但是这并不等于中国没有好的流行歌曲。现在没有,早先有过。当我的老歌怀旧转向这一领域时,正好从电视上的另一档节目里,看到关于陈歌辛的一个介绍。上世纪50年代,美国歌手法兰克·林演唱过一首《玫瑰玫瑰我爱你》,歌手和歌曲一举飙红,50年来,一直作为世界名曲和法兰克的成名作风靡全球,被收入《(世界)125首老歌金曲》中。而这首歌,却是中国电影《天涯歌女》的插曲,作曲者便是中国的作曲家陈歌辛。

  这一首《玫瑰》,有点儿“墙里开花墙外香”。在它的产地中国,虽曾一度流传,但若论传唱之广泛,远不如陈歌辛另一首由周璇演唱的《夜上海》,也不及他的《三轮车上的小姐真美丽》。在我———当时一个十岁出头的少年———的记忆里,临近解放前的上海滩上,流行的歌曲相当不少,像《何日君再来》、《夜来香》、《美酒加咖啡》,后来在港台还流传了很长时间,并多次被翻唱,而在当时,《夜上海》、《三轮车》在流行程度上却是首屈一指的。无论男女老少,不分贫富文野,可说人人都会哼上几句。这有点儿近乎“奇迹”,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视,传播全靠电台,搔首弄姿,灯光伴舞,“掌声鼓励”,“粉丝”助威云云一概用不上,硬碰硬拼的就是歌曲和演唱。50多年以后,当我重新在电脑上听这些歌时,或许是因为已经掌握了一些“思想武器”吧,倒也琢磨出一点道道来。陈歌辛是位思想倾向比较进步的作曲家,与田汉、夏衍等过从颇多,像《夜上海》、《三轮车》这类歌,既客观描述了那个时代大都会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这是富人们愿意接受的),又在描述过程中有所批判(这是穷人们能够接受的)。不过,这种批判又是“适度”的;如果说《渔光曲》沾点儿阶级斗争,《四季歌》沾点儿抗日,那么《夜上海》的批判,就只是一般道德层面的批判,并且很温和,所以百乐门里的老开、小开们在它的伴奏下起舞时,并不在意“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一类的歌词。《三轮车》中的讽刺,就是这种批判的上限了。

  重听了百来首这类老歌之后,我觉得最能给人以音乐享受的,仍然首推《夜上海》。这当然与周璇的无与伦比的演唱有关。周璇唱歌轻柔曼妙,以“嗲”来形容并不错,不过她“嗲”得不俗不媚,而是“嗲”得甜美。她的嗓音绝对独特,那里面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真,或者就简称为天真吧,却是轻而易举地排除了俗与媚。“金嗓子”的称号,她当之无愧。这当中就看到一段文字记载,说解放以后,来了一些教中国人唱歌的苏联专家,有人请他们听了周璇的唱片,本想得到几句夸奖,不料人家听后不屑地说:那是小孩子的声音。读到这里,我不觉哑然失笑,因为我立刻想到刚听过的由一位苏联“著名男高音”所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真正的“洋嗓子”,近来叫“美声唱法”。那“唱法”,或者说歌唱技巧,确实没的说,但因为不懂歌词,我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那本应浓浓的抒情意味,具体讲,我感觉到的不是某地郊外的晚上,而是闹市区的大晌午头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