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祭孔大典》面临失传

http://cul.sina.com.cn 2006/01/20 16:21   新华网

  新华网济南1月20日电(记者王海鹰)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大型庙堂祭祀乐舞《祭孔大典》,由于历史原因一度中断传承,以致《祭孔大典》使用的古乐“八音”的乐器制作、演奏目前面临失传之虞。

  《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庙堂祭祀乐舞,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自古以来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祭孔盛会,中国以曲阜孔庙大成殿为主会场,云南、甘肃、天津、上海、浙江、台北、香港等地以及日、韩、德、美、新加坡等国的华人共襄盛举,近万人参与了此次祭孔。

  2005年底,中国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祭孔大典”名列其中。

  据曲阜市旅游局副局长刘续兵介绍,《祭孔大典》使用的乐器是被称为“古乐八音”的匏、土、革、木、石、金、丝、竹等。

  “这些乐器及礼器的制作、使用存在着独一无二的特性,由于历时久远,缺乏详实的记录材料,给挖掘研究造成了困难。”刘续兵说,目前,尚有较大部分乐器、礼器处于抢救状态,这使得年年再现的《祭孔大典》距离历史原貌仍有一定的差距。

  据介绍,祭孔大典始自公元前195年,当时汉高祖刘邦过鲁,首次以“太牢”(即皇帝祭天大典)祭祀孔子。“祭孔”从此与“祭天”“祭黄”一起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三大国祭”。

  1948年,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离开孔府,祭孔大典就此中断。直到1984年,祭孔大典重新被发掘整理、排演出来,在海内外引起轰动。2004年以后,祭孔大典重新成为由政府主持的国家大典。

  2005年的祭孔大典首次采用了明代的祭孔范式。专家认为,《祭孔大典》的舞蹈,典雅端庄、古朴大方,极具“汉雕之美”。音乐则继承了《韶》乐的精华,既有祭祀音乐之神圣,又有宫廷音乐之辉煌,有着伟大的艺术感染力。

  但是,曲阜市文化局副局长陈德祥仍对记者表示:“《祭孔大典》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群,注定了演出受到极大限制,庞大的演出阵容、复杂的乐器、礼器、细致的舞蹈动作,给排练造成了较大压力。而新老演职员青黄不接,也是保护和传承的难点所在。”(完)【推荐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