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新手工时代 > 正文

新手工时代-- 全球化语境下的绝版青春

http://cul.sina.com.cn 2006/01/23 21:49   假日100天

  作者:邹健

  我们已经听惯了这样的故事,故事的开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瑞士的一个钟表匠,法国的一个农场主,意大利的一个裁缝,赤手空拳地开了一家手工作坊。他们孜孜不倦地保持产品的高品质,赶上了原始资本积累的好机会,有幸博得了王室或名人的青睐,生了几个特别有出息的儿子……总之,如今这作坊最让人引以为傲的不是八辈子也花不完的家族产
业,而是代表该牌子的手工缝制的小LOGO。

  但更多的是这样的故事,打乾隆年间就已经闻名于世的一个东西,有传统,有地位,有很高的附加值,如今满世界找不着传人,或是被“家养的”完全变了味儿。王麻子剪刀在前门大栅栏已经没了字号,喀什手工土陶、东孟藤椅、蓝印花布、宜兴紫砂壶们也都在绝迹江湖与滥遍大街的两个极端里挣扎。尽管在外宾来参观的时候,如果我们把景德镇瓷器、苏州刺绣的故事翻译一下,也颇有手工业传奇的意思。

  当然也能从身边打捞出一点迷人的手工故事。天津地毯厂搬家的时候,一同事竭力“抢救”那些做工精美的绝版织毯,它们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身价一度让她负债累累。“可是,连他们厂里的人都说这样费时费力的东西以后很可能不再织了。”她指着自己搜罗来的绣片对我们这些外行津津乐道:“你看这些绣片,都是要花费那些女子们三年五年甚至半生的时间弄出来的,还不珍惜就再见不到了。你不知道中国多少好东西就这样没了。”

  这位“绣片发烧友”在那些手工织物面前激荡起的感情波澜与购买欲,并不弱于一个时尚受害者在LV新款樱花包面前的血拼冲动。在这种欲望的支撑下,我们的手工艺也许将有新的故事形态了,但愿这次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再仅仅是外地人用来见识北京和乡镇企业

家装点门面的王府井工美大厦。

  中国手工的生命力量有多么强大,看看那些漫山遍野足以乱真的假名牌就知道。虽然在春节期间整条大街的脑门上都写着民俗字样的做作镜头里,在旅游景点满坑满谷粗制滥造的特色工艺产品中,眼冒金星的我们暂时看不到什么未来。

  《留住手艺》——日本作家盐野米松出过这样一本关于木盆师、鱼钩手艺人、刮漆匠、铁匠和葛布工艺师等传统手工艺人访谈的书——后来成了

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栏目,为众多文化学者津津乐道,但话题不应停留在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在文化境界之外,我们不妨多讨论一下,是什么力量让人家手工缝制的一块小牛皮甚至铜铆钉都能名震寰宇,而中国未来的能工巧匠却窝在温州某个代理加工厂为耐克做外贸运动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