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写副春联好过年

http://cul.sina.com.cn 2006/01/26 09:14   今晚报

  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过大年。而过春节,图的是一个喜庆,一种气氛,浓浓的年味,喜气洋洋,张灯结彩,面貌一新,合家欢乐,普天同庆。这渲染气氛最有效的办法,除了大红灯笼高高挂,那就是家家户户贴春联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农村老家,快到过年了,教书先生就忙了,十里八村的乡亲都会去请他写副春联拿回去,往门框上一贴,过年的气氛就出来了,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后来革“文化”的命,连春联也革掉了。改革开放后,文化又吃香,可会写春联的人却少了。前几年的大年三十,宿舍区每个单元忽然都贴上
了春联,一派喜气。一打听,那是居委会的功劳,而且全是买的,印刷体,很漂亮。可过几年,总是千篇一律的印刷体就觉得不那么赏心悦目了。

  几年前的春节,和一个蒙古族作家去拜望布赫副委员长,发现他家三重门全贴有春联,而且都是手书的,字迹中规中矩,一看就是出自练家之手,一问,全是主人的手笔,而且年年如此。布赫的父亲是前国家副主席乌兰夫,是蒙古族,他有一手好字,可见他的汉文化功底!作为一个办报快三十年的老编辑,我感到有些惭愧,因为我不会用毛笔,于是决心练一练,也好给自己写副春联。

  中国现在许多

文化人已经不会写字,特别是年轻人,不要说毛笔,就是钢笔也不大会用了。前些年,“换笔”成了一大革命,用电脑写作,用电脑处理文字成了趋势,这当然是一大进步,可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越来越不肯用笔了,不用笔写作,不用笔写信,明星们的签名都是别人设计好的,就练两三字,别的全“歇菜”。物以稀为贵。如今,会写字的书法家可就吃香了,字论个儿卖,一般人买不起,谁肯花大价钱去买来贴在门上?猴年,解放军出版社要出一套《老兵大家丛书》,我也是个老兵,于是凑数算一个。快付印时,责任编辑说,现在都是打印稿,有的干脆就是一张软盘,没有作者一点手迹,总是一个遗憾,希望每位作者能手书一两句话,钢笔毛笔都行。要是早几年,我就傻眼了,这回好歹照猫画虎,练了一阵毛笔,虞世南的正楷,唐太宗李世民老师的字帖,于是大着胆子写下了“投笔从军是男儿,退却戎装仍书生”,签上名,盖上章。书出来一看,马马虎虎,效果还凑合,虽然在行家看来还是个“雏儿”,但倒是毛笔呀。丛书中的蒋子龙兄,一看就是个练家,老手了。而有的名家,那字就不敢恭维。现在书法家吃香,是个好事,说明中国方块字值钱,当然也说明写的人少了。字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不能丢,书写中国字就不能丢。我的朋友中,河北、山西、陕西籍的,一般毛笔字都写得好,一问,小时候就练过,而且在他们那里有传统,独特方块汉字的象形、会意、偏旁,就包含了许多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年轻的人不会写了,那文化的底蕴就大打折扣。

  不管怎么说,能自己写副春联贴在门上,高高兴兴过个年总是好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