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茶诗 | ||
---|---|---|
http://cul.sina.com.cn 2006/02/09 09:36 今晚报 | ||
中国人喝茶,始于唐而盛于宋(据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在宋代,茶叶走出了文人、隐士、僧道的小圈子,上达朝廷,下至民间,远赴异域。不仅地方官用茶作为贡品进献皇帝,而且皇帝也根据品阶等级将茶赏赐臣下。为了敦睦邻邦,茶叶还成为了结交契丹、西夏等少数民族的珍贵礼品———因为这些马背民族嗜食肉类,他们对于茶叶的需求当然超过汉族。由于对茶叶实行了专卖制度,茶叶税还成为了宋代重要的税收来源。民间有一句流行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据我了解,这句话就出自南宋末年吴自牧的 文艺源于生活,所以宋代产生了大量的咏茶诗,其中作品最多的首推陆游。据研究者考证,现存陆游诗作多达万余首,而其中茶诗多达三百余首。这固然反映了宋代文坛的一种时尚,但也跟陆游的个人经历有关:宋淳熙五年至七年(1179~1181),陆游曾担任过茶官———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公事和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他长期生活和隐居的四川、浙江和福建号称当时中国的三大产茶名区。 唐宋的茶叶分为片茶与散茶两类。前者又名团茶,制作需经过采、拣、蒸、榨、研、入模定型、慢火焙烤等多道工序。后者俗称茶或芽茶,保持了叶形不变。陆游对这两类茶都有吟咏。“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写的是团茶中的“北苑茶”。“只应碧缶苍鹰爪,可压红囊白雪芽”,写的是状如鹰爪的叶茶。 宋人饮茶程序繁多。先将茶叶用绢纸包好,而后或碾或磨,再加筛滤,使之成为雪末。煎茶用水十分考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茶经》),因此宋代煎茶多取白色石隙中涌出的泉水。陆游《剑南诗稿》卷二云:“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但从未经污染的活水井汲水,同样可以沏出好茶。陆游《剑南诗稿》卷八十《雪后煎茶》云:“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据有些品茶名士说,饮茶贵真香,重原味,忌添加物。但从陆游茶诗来看,宋代茶中常加杂物,如甘菊,橄榄,既可产生药疗之效,又可增添香味。陆游诗中就有“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和“贮药葫芦二寸黄,煎茶橄榄一瓯香”之句(见《剑南诗稿》)卷十七、卷四十四) 。 饮茶的功用多多。百姓饮茶,多取提神醒脑、助消化、降血脂的功能。僧侣饮茶,还可以抑制性欲,静气平心。文人士大夫饮茶,常以茶会友,启发诗情。作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力主抗金,力图光复被异族强占的江北失土,但宦场失意,遂入川隐居,寄情于青山绿水。饮茶就成为了他恬淡生活的忠实伴侣。他的七律《闲居书事》将这种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园林绿叶一番新,桃李吹成陌上尘。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隐居正欲求吾志,大患原因有此身。堪笑痴人营富贵,百年赢得冢前麟。”宦海沉浮,人情冷暖,世态纷扰。此时,“更汲山泉试春茗”,“寒泉古鼎白煎茶”,对受伤的心灵是一种抚慰,对身陷的苦境是一种超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