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文品:文如其人

http://cul.sina.com.cn 2006/02/09 23:41   炎黄春秋

  文品:文如其人

  塞克的文品之属性,首先是其作品的政治倾向,这就是民族的尊严。这和他人格上的自尊是一致的。塞克在《我写歌词的七个基本原则》一文中说,第一原则,就是政治倾向。他说:“凡是普遍流传的歌曲,都是因为歌曲的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生命,以及强烈的时代色彩,它的流传正是那政治生命在群众之中的生长。”塞克一生创作的亮点和高峰,是抗
日战争时期。像《流民三千万》、《救国军歌》(冼星海曲)、《心头恨》(贺绿汀、冼星海曲)、《全面抗战》(贺绿汀曲)、《谁敢夺我一寸土地》(贺绿汀曲)、《保卫卢沟桥》(冼星海曲)、《抗敌先锋队》(王洛宾曲)、《血花曲》(王洛宾曲)、《老乡,上战场》(王洛宾曲)以及《生产运动大合唱》(冼星海曲)等等有名的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它们的政治倾向或者说是主题思想,无一不是“维护中华民族,永作自由人”,即民族自尊和反抗侵略。这是时代的精神,又是永恒的主题,加上一流作曲家的合作,所以,塞克的这些作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有着不灭的生命力。

  塞克的文品之另一属性,是在艺术上的民族和大众性格。实际上,这是塞克民族尊严的政治倾向的折射。一个艺术家,心里想着民族和大众,他在创作的艺术上,必然有意无意地体现出民族性和大众性。以歌词为例,我们纵观塞克的作品,其艺术上,有一个从《诗经·风》到汉《乐府》的传统,那就是平实、上口、简练、通俗。像《二月里来》:

  二月里来呀好风光,

  家家户户种田忙,

  指望着今年收成好,

  多捐些五谷充军粮!

  再看:

  “种子下地会发芽,

  仇恨入心也生根;”(《心头恨》)

  “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二月里来》)

  这些非常生动形象富于文学韵味的诗句,实际上都是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老百姓的口头语言创新而来。

  塞克在《我写歌词的七个基本原则》当中,曾经这样说:

  “我们应当多注意和多学习在民间根深蒂固的一些成语(作者注:此处“成语”指老百姓现成的常用的口头语言,不是指“典故成语”之“成语”),把这些成语拿来,赋予新的生命,加以组织,它自然会成为一支最新鲜、最有意义、最富于普遍性的好歌。”

  这篇文章中还说:

  “我们要特别顾到语言习惯,作者要是违背它,人家就会听不懂,听不懂就等于宣判了这支歌曲的死刑。”

  当前,有些歌词,就是老百姓听不懂,如入五里雾中。实际上,这些歌曲的演唱者及其歌迷,自己也是不知所云,不过是在那里不懂装懂、故作时髦罢了。别看这些歌曲在一些歌手及其歌迷当中那么红火,实际上,它们没有几天的活头。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65,000篇。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