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标新领异二月花

http://cul.sina.com.cn 2006/02/10 09:56   今晚报

  “自主创新”这个关键词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在思考,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吴孟超和叶笃正,一位是84岁,一位是90岁。上几届荣获这一奖项的刘东生、黄昆、吴文俊、袁隆平等科学家,也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老骥伏枥壮心未已,这自然可喜可敬。但,我们那些八九点钟的太阳,要到何时才“如日中天”呢?

  可以预期,许多正在“磨剑”的青年英俊终将脱颖而出。但也不能不让人注意到:
去年7月病榻上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向去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道:“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西方一家著名软件公司在华招聘员工,上海和西安交大各去800和1000人报名,最后只各取1人。招聘者说,这些大学生太相像了,缺乏个性。应该说,中国古有四大发明,今有两弹一星、“神六”升空,不能说没有优异的创新力。“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是国人一向的追求。中国有几百个剧种,风格各异。《盐铁论》里讲:“葶历似菜而味殊,玉石相似而异类”。就是好朋友还讲究“君子和而不同”呢!但是,也不可否认,上世纪有一时期,中国流行一种“统一病”,一律要夹起尾巴做人,谁如没有“跟风”,发表些独立见解,那就要“枪打出头鸟”。一来二去,人们的棱角也就磨得差不多了。那来势汹汹的应试教育,更以其超大规模的“标准化”行为,使受教育变成就是接纳、吸收、熟记、模拟已有的知识,至于个体生命的独异价值和创造性思维,进则被“从众”和“趋同”所淹没。在一些中外学生共同参与的“科学艺术展”上,外国学生的作品五花八门,突发奇想,中国学生的作品则彼此类似,像一个模子扣出来的。这些阻隔创造性的樊篱,会自动烟消云散吗?

  叶笃正终结了“风云难测”的时代,破解了许多全球气候变幻之谜。他说:“我希望自己的学生有独立的学术见解,敢于和我说不!”善哉斯言。生活呼唤的不是生产线上滚滚而下的纸牡丹,而是“标新领异二月花”的万紫千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