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一个汤圆的前世今生·前传——试吃员是个甜蜜苦差

http://cul.sina.com.cn 2006/02/12 01:55   北京娱乐信报

  今年汤圆卖到脱销,专卖店前竟然出现了春运买火车票似的长队,场面之火爆连厂商也始料不及。元宵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怀着浓厚兴趣,深入好利来公司的工厂、专卖店等地,探访“汤圆热”背后的人和故事。

  2月9日早8点

  兄妹相见难相叙

  杨彪和工友像往常一样从宿舍出来。室外的阳光很好,雪还没化,空气有点冷。上班之路只有100多米,几分钟后,他们告别阳光,进了车间。

  第一件事是消毒。穿过3米多长,设有风淋、消毒水、酒精等程序的消毒通道,换上特制的工作服、鞋子,戴好帽子和口罩,刚才还说说笑笑的一群人几乎变成一个模样,分辨不出谁是谁。

  

  工人向汤圆生产线投料

  汤圆的生产过程并不复杂,车间隆隆作响,都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尽管如此,熟练工人仍然非常重要。杨彪负责操作搅拌机,对生产过程了如指掌:“我们使用石质磨盘来研磨原料,避免了金属磨对糯米口感的破坏,研磨后筛粉,筛孔一次比一次细,如此反复20道的研磨、筛粉,最后精细度达到110目,搅拌时按比例加入生粉、熟粉、抗冻棕榈油,这样和出的面团有弹性,经过冷冻,汤圆皮也不会开裂……”

  在这条生产线上工作的,还有杨彪的妹妹杨洁。6年前,19岁的杨彪从东北老家的技校毕业,被这家工厂招来操作搅拌机,一年后妹妹杨洁也进了厂,成为操作包制机的工人。

  杨彪说起技术来头头是道,但却说不清自己妹妹的头发目前是长是短,偶尔打个照面,也只能交换一下眼神。这一段是元宵节旺季,工厂从去年11月就开始加班,兄妹俩阴错阳差很少有同时歇班的时候,除夕之夜两个人都加班,连春节晚会都没看。

  “正月十四中午做完最后一批汤圆,生产线就可以停工了,厂里组织去滑雪,然后发奖金、放假,回家看老爸老妈。”妹妹的想法比较简单。而哥哥除了盼着放假外,还希望参加技能培训,争取考一个食品质检员证书,换个待遇和工作条件高一点的岗位。

  2月9日上午9点

  幸运小伙返京忙粽子

  这家工厂的员工几乎全是外地人,汤圆生产线自开通以来,春节就没歇过。能回家过个团圆年,26岁的赵光均无疑是幸运的。

  上午9点,在四川老家休假的赵光均已经开始收拾行李,订回京的火车票,在家休假这几天,各家亲戚都没来得及都走一遍,就又该上班了。元宵节过后,一线的工人开始放假,作为采购人员的他又要为端午节粽子的原材料忙碌起来。

  采购和自家买粮不一样,早在汤圆投产之前,他们就频繁出差,带回各地的糯米,比较品质、价格,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最后老板拍板决定用云南西双版纳的云香糯和江苏金坛的珍珠糯混合研磨制成汤圆皮。此后,赵光均就和西双版纳结下不解之缘。

  每到8月,赵光均就收拾简单的行李直奔西双版纳,不过不是去旅游。一到就和当地的供应商接触、谈判,然后进驻该厂家,监控糯米产量、质量,随时向总部汇报。直到糯米源源不断运往生产基地,一粒粒洁白饱满的汤圆“走”下生产线,悬着的心才算落地。

  “云香糯米质稍硬,但口味醇香,珍珠糯米质较软,味道甜香,两种糯米混合研磨,性味互为补充,味觉层次较为丰富,前味米香清甜,后味醇和饱满……”说着他咂嘴,好像在品尝糯米的味道。

  2月9日上午10点

  面点师压力不小

  张勇走进他的“实验室”,在小锅里放进几种原料,继续昨天没完成的实验。

  其实这就是一个摆着天平、烧杯等各种精确称量仪器的厨房。张勇的打扮和工人不同,他穿着白大褂,带着高高的厨师帽,眼前摆着果酱、调料、花生、巧克力等采购人员从各地选送的原材料,一有灵感,马上点火,把几种配料放在小锅里熬成黏稠馅料。用筷子蘸上一点放进嘴里,眯起眼睛一咂摸,心里就对糖放多放少有了谱,随后赶紧写下记录。

  这份工作,小朋友们一定羡慕得要死。

  在这家工厂里,34岁的张勇算是“老人”了。他所在的汤圆研发部3年前才成立,可他却是已有11年工作经验的老面点师了。

  其实张勇心理压力不小,明年厂里除了继续生产传统口味外,决定一鸣惊人推出几种新鲜口味,这重担就落在张勇所在的研发部上。

  2月9日上午11点

  梦中汤圆滚来滚去

  舒天蓉额头的汗都变凉了。

  舒天蓉是从月饼厂调过来的,负责将经过18.6米长的速冻隧道冷冻成型的汤圆进行包装,封袋、装箱。这是一种单调重复的劳动:取出托盘、装袋、在机器上封好、装箱,再取托盘……

  刚开始到汤圆车间时,她一下班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后来慢慢习惯了。可是这两天做梦,经常梦见白花花的汤圆在眼前滚来滚去。

  2月9日下午1点

  试吃员全靠药物撑着

  下午1点,黄勇咽下一粒药,又要开始吃汤圆了。

  品控部的黄勇是名质检员,他的工作让不少同事十分羡慕,他也可能是整个工厂吃汤圆最多的人。

  黄勇每天的工作,就是每隔两三小时,抽取两三个刚生产出的汤圆煮熟、吃掉,监测汤圆的口感味道有无异常。经他检验合格及化验员化验微生物符合标准的汤圆才能出厂。

  在别人看来,黄勇这个“甜蜜的工作”是个美差,但他有着一肚子“苦水”不知跟谁去说。促进消化的药得常备着,平时吃饭也拒绝一切甜味的菜。

  虽然每天品尝着不同口味的汤圆,但他还十分怀念老家湖南那种没有馅,用红糖水煮的汤圆……

  

  汤圆速冻成型

  2月10日上午9点

  早忘了过年什么滋味

  北京东郊,去年11月刚建成的冷库门缓缓打开,搬运工走进冷库,开始向外搬运成箱的汤圆,外面4辆厢式冷藏车一字排开,等着将这些汤圆送到35公里外的小红门中转站。

  在零下18摄氏度的冷库中,旁人即使裹着厚厚的羽绒服仍不住地打哆嗦,呼口气就是一团白雾。可这些搬运工只穿着薄薄的棉衣,有的连帽子都不戴就干起活儿来。他们速度极快,只用了一分钟就码好一人高的一垛,用手推车推到冷藏车前装车。半小时后,1000多箱汤圆将冷藏车严严实实地装满。

  等着下一班货车开到,把库房中仅存的几百箱汤圆装车,黄成刚和他的同事今年元宵节全部的工作就宣告结束,可以踏踏实实回四川老家“过年”了。等他坐着火车回到家中,正月十五已经过去……

  在40个搬运工里,25岁的黄成刚就算“老前辈”了,他四年没过回家,对过年什么滋味,都已经淡忘了……

  

  汤圆装箱

  2月10日上午9点10分

  老总也当搬运工

  趁着装车的空当,货车司机李师傅抓紧时间在车里打了个盹。这一星期,从东郊冷库到小红门这段路,每天李师傅要跑不下十趟。所有司机白班、夜班两班倒,白班就在城外冷库和中转站间来回跑,夜班要等晚上11点,允许货车进城之后,再把汤圆送到城里各处的销售点。

  从12月库房开始加班后,每天装卸十几车汤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有时10吨的长途货车来了,连老总在内的所有管理层人员也全部充当搬运工一齐上手。在这儿,和老总一起上夜班是常有的事。

  2月10日上午10点

  热销令厂商又喜又惊

  北京地区销售总管李总正在通州宽敞的办公室里,用电话指挥货物调配。他用“井喷”二字来形容今年的销售情况:“现在整个北京市场汤圆礼盒的销售已经接近10万盒,光团购就已卖出了7万盒,大大超出预期目标!”

  面对这么好的销售业绩,李总仍急得直上火,原因是市场如此火爆令他们始料不及,按市场趋势分析,今年春节计划生产1300吨,比去年增加了3倍以上。然而北京市场汤圆还是一度脱销。

  公司不得不临时增产,日产汤圆20吨,并从别的城市向北京调货,才解了团体订购的燃眉之急,但零售在这几天还是供不应求。

  李总估计,从今年的形势看,明年至少还要提高产量2.5倍左右。

  信报记者 张然/文 张越/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