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非物质遗产保护成果展开幕 唐代绝世古琴掀“盖头”

http://cul.sina.com.cn 2006/02/12 01:55   北京娱乐信报

  记录阿炳原版《二泉映月》的录音机、绝世唐代古琴“枯木龙吟”、山西晋商的老账本、北京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今天是元宵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2000多件珍贵文物,为京城的元宵节增添了一道浓郁的文化风景。本报记者昨天探班国家博物馆布展现场,提前欣赏了此次展览。

  文物背后

  钢丝录音机追忆瞎子阿炳

  此次展览上,有一架老式钢丝录音机,这架棕色的录音机保存十分完好,旋钮仍然可以拧动。它在今天看来是那么的陈旧和笨拙,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可是当时十分先进的录音设备。1950年,它记录下了当时隐没在民间的瞎子阿炳的千古名曲《二泉映月》。录下《二泉映月》的当晚,一生凄苦的阿炳,听到自己的琴声从面前录音机里飘出来,身体轻轻地颤抖,轻轻抚摩着录音机的盒子,久久不能平息。

  

  录下千古名曲《二泉映月》的钢丝录音机

  上个世纪40年代,在阿炳浪迹无锡街头卖唱的时候,隔壁住着一个叫黎松寿的年轻人,非常喜欢阿炳的音乐,就学了他的几首曲子。后来,黎松寿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一个寒冷的冬天,他偶尔拉起阿炳传授给他的曲子,正巧被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的杨荫浏教授听到。杨荫浏被这首曲子所打动,问是从哪里学来的,黎松寿就讲起了阿炳的故事。听完后,杨荫浏确定前往无锡,用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为阿炳录音。

  从1950年年初起,黎松寿就回到无锡,一直等待着杨荫浏的到来。当年9月份,杨荫浏和曹安和二人终于来到了无锡。阿炳此时已经有将近两年没有拉琴了,听说要给自己录音十分激动,说要练习三天。

  几位阿炳的朋友,替他到琴行借了新的琴。阿炳原来的琴上的弦是断的,随手打结连上,可是拉的曲子非常动人。这回有了新琴,阿炳却觉得有些陌生,再加上当时身体不好,手劲不够,所以那天录制的《二泉映月》并不是阿炳的最高水平。当天又录了另外两首阿炳自己的二胡曲。第二天,阿炳又录了三首琵琶曲。阿炳的琵琶曲也是很好的。可惜的是,录音钢丝不够了,只能录三首。不久之后,阿炳吐血而死。

  “枯木龙吟”古琴绝世罕见

  一把唐代著名古琴制作家族雷氏世家制造的“枯木龙吟”古琴,成了展览中的焦点。有关专家考证,现在存世的真正唐代古琴一共有16把,其余都是仿品,可见“枯木龙吟”之珍贵。

  

  “枯木龙吟”是16把传世唐代古琴之一

  “枯木龙吟”通体呈棕红色,保存十分完好,桐木材质,琴身遍布裂纹。这种裂纹学名叫断纹,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

  在古琴的背后,是中国音乐人数十年来对古琴曲谱的抢救和整理。新中国成立前,《碣石幽兰调》、《广陵散》等古代名曲久已成绝响。1956年,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专人,在全国各地寻访琴家、琴谱,共探访到琴家86人,录制琴曲262首,发现了不少罕见的谱集,包括《风宣玄品》、《神奇秘谱》等善本。

  《广陵散》之谜艰难破解

  《广陵散》来源于聂政刺韩王的典故,东汉末至三国时已十分流行。 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传世《广陵散》曲谱中比较重要者有三:一为明朱权《神奇秘谱》本;明汪芝《西麓堂琴统》有两个不同的谱本,称甲、乙谱。到底哪种才是正统的古曲《广陵散》呢?

  此3种不同谱本经琴家研究,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完整,全曲共45段,即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谱中有“刺韩”、“冲冠”、“发怒”、“投剑”等分段小标题。

  琴曲《流水》曾遨游太空

  1977年,美国宇航局为了探索太空生物,发射了“旅行者号”探测器,探测器上搭载了一张金唱片,意在向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传递人类的信息。金唱片中,就录制了我国已故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琴曲《流水》。当年管平湖先生所用的古琴,就是这次展览中的宋代古琴“凤鸣”。

  整根象牙雕出盛世夜宴

  牙雕、雕漆、景泰蓝和玉雕,以其精湛超绝的工艺,被称为北京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在北京展区内,“四大名旦”集体亮相,而且展出的都是大师们凝聚数十年心血打造的代表作。其中牙雕大师李春珂用一整根象牙雕刻而成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展览中的一大亮点。

  

  牙雕《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随着我国于1980年加入《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北京牙雕的原料,就成了一大难题。自1990年以来,牙雕厂只能用1990年前进口的库存原材料生产,产量下降。现在厂里库存的象牙还有六七百公斤,只能降低生产量省着用,做精品,几年之后,这些象牙用完,也许就要停产。

  北京牙雕艺术面临的危机,不仅仅是象牙的紧缺,比象牙更珍贵的,是象牙艺术品的雕刻技艺,而技艺,是靠人来传承的。

  展览规模

  非物质遗产首次大聚会

  这次展览由文化部等9部委联合主办,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介绍,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举办全面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大规模展览。展览由“综合版块”和“地方版块”两大部分组成,重点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

  展览中有唐宋古琴、清代升平署剧本、《二泉映月》原声采录设备及“瞎子阿炳”当年亲自演奏的《二泉映月》、大型云锦织机、老式商业招幌、高山族木雕、仿宋针灸铜人、江永女书、水族水书、树叶信、贝叶经、少数民族典籍善本和各种手抄本等2000多件珍贵文物,它们把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地展示给观众。展览还专门安排优秀的一些地方特色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为观众做制瓷、染织、刺绣、泥塑、剪纸、年画刻印、唐卡绘制、风筝扎制、提线木偶等项目的现场表演。

  信报记者 王健 文/摄

  ■新闻延伸

  非物质遗产好比是鱼

  信报:非物质遗产应该如何展示,才能让观众有更形象的认识?

  王文章(中国艺研院院长):非物质遗产的文化空间是时间、空间相结合的产物。这次展览现场,我们选用了大量配套图片、影像配合展品;徐竹初、邰立平、西合道等10位民间艺术传承人将会在现场展示创作漳州木偶、年画、唐卡等艺术。

  2月12日至14日,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三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专场文艺晚会”,届时观众可欣赏到昆曲、古琴、泉州南音、蒙古族长调、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等表演。

  信报: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困难主要是什么?

  王文章:就在于其“无形性”。比如古琴保护,如果弹奏者不存在,就谈不上保护,因此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延续就非常重要。还有一种情况是有时保护不得法会改变、中断非物质遗产的正常发展性形态。某些手工艺项目为了追求经济价值,手工形态也发生了改变,这也为保护增加了难度,比如现在卖得很多剪纸,根本不是手工制作的,而是机械刻印。

  信报:怎么才是正确的保护手段?

  王文章:非物质遗产好比是鱼,保护工作也必须是活态的,不能让这条“鱼”当标本来凝固保护。保护手段是多样的,但最中心的一点就是要遵循其自身发展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把无形化为有形,保存资料;属于仪式、节日的,要注重传承;属于生产性的遗产,要在实用保护中强调其文化价值。

  信报记者 孙玉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