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正月十五逛灯

http://cul.sina.com.cn 2006/02/12 10:16   今晚报

  天津人把正月十五称为灯节,是正月节的高潮。七十年前,几乎男女老少都要赏灯、逛灯。

  那时,在腊月的“忙年”中,买几个彩灯是不可少的。我们小孩要买的是能提拎的玻璃方灯、红油纸灯笼和奇妙的料 丝灯,天津孩子唱“打灯嘞,烤手嘞,你不出来我走嘞!”在深冬雪夜串胡同,手提的就是这些“小灯儿”。

  大人作为年礼,给有小孩人家送的,是船灯、大鱼灯(大鲤鱼,饰以荷花,即“连年有鱼”)、走马灯、鸭子灯;舅舅专给外甥送的,是多角的蒺藜(吉利)灯,红绿纸糊的,纸上扎许多针眼儿。这些灯是挂在屋里或好天儿挂在院子里观赏的。

  彩灯也有不点蜡烛,白天玩的,那是小车灯:一种状如“小鞍车”,车底板上钉有钢丝琴弦,车轴中间钉有几根细小的拨棍;手拉小车,转动车轴,拨棍拨动钢丝弦,便发出悦耳的铿锵声。手推小车灯,是彩灯家族中,最简陋最不起眼的一种。它用厚白纸糊成上方、下锥体的“灯”,下有平底;再用一根麻秆儿,顶端横钉一圆木片,做车轮;堆“车”转轮,轮转,灯底也转,经过力的转换,“灯”不停转动,如此而已。老城的孩子称这种灯叫“捻捻转儿”,是相当于如今幼儿园小班孩子的玩具。

  这些都属于家中赏玩的灯。真正的、有规模、上水平的赏灯,要去逛,尤其是正月十五的逛灯。

  天津不像北京有“灯市”。天津明清逛灯,在老城户部街,以乡祠为中心。清末民初,则集中于估衣街,一直到天津解放。估衣街上的棉布庄、药店,像瑞蚨祥、谦祥益、范永和、达仁堂及诸多成衣店,都属于“大买卖”。门面高大,且多“前檐满敞”式,一进正月,即暂时休业,伙友三餐之余,便在店中演奏“十番曲”或其它丝竹音乐。入夜则灯光通明。到正月初六,开市大吉,才开门营业,但买卖仍属清闲。到十五前,过年高潮又起,店前屋檐下一律挂起彩灯。十五这天,无论夜空飘雪,还是月明星稀,店铺的门脸彩灯耀眼,柜台前则由店员演奏乐曲,一派祥和欢乐的场景。

  当年的彩灯,少数是宫灯(六角或圆球形),多数是方灯。方灯为横长方形,木框糊宣纸或素绢,正面则绘《三国演义》或“封神”、“西游”故事,但以“八仙”的吉祥题材为最多。民国以后,政局不稳,民怨沸腾,方灯画面为之一变。30年代的灯画,以愤世嫉俗的讽刺画占了绝大多数。这种画以变人为鬼作题材,长袍或西装其身,头则削尖或劈开两岔,以尖头钻入钱眼讽刺地主老财;以满脸黑灰比喻烟鬼,画一烟枪,房产金银则化作青烟飘去;以跪倒女人

石榴裙下,或手捧元宝作奉献,讽刺民国官员。其它如军阀、房产主、地主、放高利贷者、卖色相女人,无不变其形貌,绘入灯画中。故二里长街,逛灯者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其间,灯画或有出自名家之手,如陆辛农、张城等。估衣街逛灯,可谓读一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所以逛灯的人,前呼后拥,屡停屡走,都是开颜大笑。

  估衣街彩灯,自晚清延绵不断,一方面反映了天津地域人热爱民族文化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近代天津商人开放的经商意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