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印记》出版,傅彪遗愿终偿

http://cul.sina.com.cn 2006/02/15 09:02   新京报

  收录其生前日记五千字,去世后由妻子张秋芳续写完成

  

  张秋芳在发布会现场朗读书中傅彪的日记,动情处数次潸然泪下。本报记者秦斌摄

  

  《印记》向首批读者赠送的限量版纪念首日封。

  本报讯(记者甘丹实习生陈婧)“推开家门,我彻底崩溃。到处都是他的身影,到处都是鲜活的记忆。”傅彪的妻子张秋芳哽咽着读出自己为丈夫写下的这段文字。昨日,这本由傅彪和妻子张秋芳合写的《印记》一书在北京举行首发。该书的第一部分“美丽人生”由傅彪生前亲自执笔写作,在其去世后,由妻子张秋芳完成了后一部分。张秋芳说,如今能完成这本书的写作,就算是完成了傅彪的心愿。

  书是“傅彪的遗腹子”

  据出版方介绍,《印记》本预定在傅彪去世百日时发行,但由于张秋芳对自己的部分首稿不太满意,因而她又重新进行了第二次写作。

  该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美丽人生”是傅彪在2004年第一次手术之后,亲笔写下的八篇日记形式的文字。第二部分则是张秋芳在傅彪去世之后的四个多月中,写下的对丈夫的点滴回忆。而第三部分收录了傅彪儿子傅子恩、演员葛优、徐帆、袁立等的纪念文章。

  “他在养病中间完成了部分文字的写作,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回到自己喜爱的事业中去。在他去世之前,他亲口跟我说,余下的就由你来写吧。所以,这本书是他的心愿。”张秋芳如此解释《印记》的缘由,并把这本书比作“傅彪的遗腹子”,在经过自己的孕育之后把它“生”出来。

  写作过程“快乐并痛着”

  谈到整个书的写作过程,张秋芳用“艰难而又坚定”来形容。“我写作的那部分节奏其实有两个。第一部分是比较愉快的东西,都是我们过去在一起时的快乐回忆。因为我觉得傅彪他一向带给大家的都是欢笑,所以我想让读者共享我们曾经的快乐,通过我的表达把欢笑带给大家。”张秋芳说。

  快乐回忆之后,另一部分文字写下的是傅彪生病后的生活。这部分的情景是张秋芳自己常常不能面对,总想“躲着走”的。“它们是在眼泪里泡着写完的。常常是写不下去,就停下来,然后再继续。我其实不想把它写成完全歇斯底里地发泄情感的东西,因为那样的东西不会有长久的价值。在我看了一本朋友送的《西藏的生死之书》之后,我对生死有了更多感悟,所以我后来就希望这些文字能够让大家对了解‘生死’有帮助。这个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或早或晚会面对的。如果能达到这个效果,那是我最欣慰的事情。”

  首批读者获赠纪念封

  “绝症来临,走了最美。”这是傅彪生前写下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这首诗是在他去世之后,我才发现的。这句话让我明白,他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看淡了生死,他那么乐观的心态,让我很受启发。”张秋芳说。她还表示,在完成书稿的写作之后,她和儿子到了傅彪的墓前,儿子亲自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他说等书出版以后给爸爸带一本来。”

  为感谢给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张秋芳主动提出向购买《印记》一书的首批读者赠送限量印制的纪念首日封。首日封里珍藏着一张从未公开过的傅彪照片。

  ■忆彪子

  张秋芳:“他得到了最佳谢幕奖”

  我以为我的生活将从此应该归于平淡,谁知彪子早已给我们娘儿俩安排好了一切。他没有跟我说过任何交代的话,却早已经在他备受折磨的时候,把我托付给了他的朋友们。

  朋友们依着“君子协定”告诉我彪子的嘱托时,我不禁痛哭失声。我为了减轻他的痛苦始终不肯告诉他病情多么严重,甚至横下一条心,直到终点也得不到他最后的叮咛。他却默默为我铺了一条崭新的路。

  我为了彪子而“演习”,彪子为了我更是在演戏,谁的戏更好呢?彪子又胜出了,他得到了最佳谢幕奖。

  摘自《印记·后记》

  ■《印记》书摘

  美与美丽

  我害怕美丽,在美丽面前

  我羞涩,因为我不美丽;

  我感激美丽,在美丽面前

  我明白了我的目标;

  我靠近美丽,在美丽面前

  我更内在;

  我向往美丽,在美丽面前

  我用角色对照。

  饿的时候,吃着了最美。

  困的时候,睡着了最美。

  长大了以后,生了孩子最美。

  老了以后,孩子孝顺最美。

  困惑的时候,有老师最美。

  困难的时候,有朋友最美。

  老人健在,孩子最美。

  朋友全在,自己最美。

  生病之后,健康最美。

  绝症来临,走了最美!

  接近伟大,胸怀最美。

  ———傅彪2004年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