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一册旧书,一种味道

http://cul.sina.com.cn 2006/02/17 14:10   新京报

  

  《中西四书》 中华图书馆 1914年初版

  第一个把《四书》翻译成英文的人是大卫·科利,他的译本1828年在马六甲出版。接着一个叫理雅各的人用了几十年的工夫熟读中国的名著,并将《四书》译成英文,成为当
时和以后的权威译本。中华图书馆出版的《中西四书》,是据其1898年香港版修订而成的。

  □元尚

  我这个人干别的事,总是没有什么福气,也少有机遇光临,可是只要脚一踏进书肆,福气就好像都来了。

  果然,我终于遇到了《中西四书》中华图书馆1914年初版,十年之后它已经出到了第八版。此书每页上半部分为英译横排,下半部分为中文竖排,看上去很有意思也很好玩。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读“四书”是一种时髦,一种时尚,就像现在的各种考证。之后,就是一种守旧,一种落后,读了什么实惠也没有。再之后,就又变成了一种商品,不仅“四书文本”

  成了当今书摊上的常见货,读四书似乎也成了一种可以获得实惠的交易活动。去年年底有报道说,一些老板花钱到大学里去学四书。不过对外国人来说,它却是了解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教科书。这有点像人家过时的东西,到了我们这里都是宝贝,而我们这里抛弃的东西,到了人家那儿倒成了好东西。

  最早把《四书》翻译成西文的是利玛窦,1598年他将中国的“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国。利玛窦来中国之前就曾经接受过中国语言和文化训练,1601年,他应明万历皇帝之请住进北京,直至1610年逝世。在此期间,他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研读儒家经典。明朝著名另类学者李贽说他:“凡我国书籍无不读……请明于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于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说,今尽能言我此间之言,作此间之文字,行此间之礼仪。”这样潜心读书,即使在当时的中国也不是很多见的,明朝人有个坏毛病,“束书不观”,这就像现在的许多人,家里买了好多书,而自己却只干有实惠的事。利玛窦说:“中国哲学家中最有名的是孔子。这位博学的伟大人物,诞生于基督纪元前551年,享年70余岁。他既以著作授徒,又以自己的身教来激励他的人民追求道德。他的自制力和有节制的生活方式,使他的同胞断言他远比世界各国过去所有被认为是德高望重的人更为神圣”。他继而认为《四书》“是着眼于个人、家庭及整个国家的道德行为,是在人类理性的光芒下对正当的道德活动加以指导”,“是所有想要成为学者的人必须背熟的书”。

  第一个把《四书》翻译成英文的人是大卫·科利,他的译本1828年在马六甲出版。

  据说这个译本在当时没有流行起来,原因在于知道它的人不多。接着一个叫理雅各的人用了几十年的工夫熟读中国的名著,并将《四书》译成英文,成为当时和以后的权威译本。中华图书馆出版的《中西四书》,是据其1898年香港版修订而成的,上个世纪末湖南出版社还出版了它的修订本。作为一百年前的权威译本,可见其历史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理雅各(1815-1897),原名James Legge,英国杰出的汉学家;1855年开始担任香港第一份中文报纸的主编;1891年开始以英、汉对照的形式翻译《四书》等最主要的儒家经典;1873年回英国后,鉴于他的杰出贡献,牛津大学在1875年还专门为他开设了汉学讲座。不过,由于理雅各对于中国古典文本理解的局限性,其译本存在的问题,亦为今人所诟病。有人指出《论语》中“至于犬马,皆能有养”,就被理雅各译为“犬马也同样可做供养之事”,显然不得要领。最有意思的是,书后面有两则武术书的广告,一则是《双人弹腿图说》,一则是《拳术学教科书》,这在辛亥革命前是不可想象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