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 练中幡脑门儿被打出茧子

http://cul.sina.com.cn 2006/02/19 01:30   北京娱乐信报

  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2000多件文物数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观众大饱眼福。本周,记者走进展览背后,找到哈氏风筝第四代传人哈亦琦、中幡传人付文刚等人,听他们讲述了遗产背后的故事。

  中幡

  学中幡还要练摔跤

  付文刚玩的绝活儿———中幡,起源于晋代,属皇家表演项目,是既具有仪仗特色又用于比赛力量的一种旗帜,清朝时叫“大执事”。清末民初,艺人王小辫将其技艺从皇宫传到民间。他的传人“宝三”又将这绝活单传给徒弟付顺禄,即付文刚的父亲。付文刚先生说,原来这门手艺都是一脉单传,自己从小耳濡目染,不到8岁就入了“武行”,正式开始“学艺”。除了练基本功,还必须练摔跤,这是传统。姐弟8人中,付文刚最小。他每天早上天一亮就到后院儿,取下绑在树上的中幡,按照父亲的要求和哥哥一起操练。

  

  付文刚用牙齿擎起15米高的中幡脑门儿上打出茧子

  如今付文刚可以顶着呼呼的西北风,把一根15米长、30公斤重,悬挂着长条锦旗的中幡抛向空中,迅速又用脑门儿接住。只见竹竿在他肩、肘、手、胯、膝、脚等部位迅速滑动着,最后用脚尖踢上鼻梁或用牙稳稳接住。别看现在练就一身好功夫,这全都是在父亲的鞭子下打出来的,至今鼻梁上还留着清晰可见的疤痕。

  中幡的表演项目“脑健”,是将中幡抛起后顶在脑门儿上。为练出结实的前额,父亲每天用藤棍儿在他脑门儿上反复敲打,行话叫“糙顶”。刚挨打时他还知道疼,打到后来脑门儿木了,肿起个大包父亲才住手。过几天消肿了接着再打,直到脑门儿上长出厚厚的茧子,才算过关。

  “当初除了吃饭、睡觉、上学以外的所有时间都被父亲关在后院练功,男孩儿玩的拍洋画、滚铁环、弹球儿,我小时候都没玩过。惟一的游戏就是在学校写完作业和班上学习小组的女孩子们一起跳皮筋。”说起当初跟父亲学中幡的事儿,付文刚一肚子苦水,当时他真是烦死中幡了。16岁他选择了当兵,以逃离父亲的“魔掌”。到了部队上,他竟不自觉的还是按照父亲给定下的规矩继续练功,没想到父亲严厉地教育竟让付文刚不知不觉养成了练功的习惯。

  复员回来没过几年,北京恢复了春节地坛庙会,付文刚第一次光着膀子在众人面前表演中幡。多年不见的老天桥绝活儿,让京城的老少爷们大饱眼福,付文刚也因此一举成名。打那儿以后他就练得更自觉了。那时每天演出能挣三四十元,当时基本没为生活发过愁。后来利用以前存下的积蓄下海,还开起了自己的建材公司。

  申报国家非物质遗产

  1999年,父亲去世前叮嘱付文刚,“宝三爷等老前辈留下的宝贝,决不能在你手上失传。”从那以后付文刚把主要精力放到中幡艺术的总结创新和培养新人方面。父亲一辈子没收一个外姓徒弟,他一共收了八个,全是父亲朋友的独生子。

  2002年,付文刚办起了民俗文化艺术团,聚集起天桥双簧、数来宝、硬气功等一批老艺人的后人。筹备民俗艺术团时,付文刚办团体演出证时遇到了难题,按照规定,每位演员必须提供专业院校毕业证明。可民俗技艺传人,哪里上过专业院校?又哪有什么毕业证明?付文刚一筹莫展。

  宣武区文化委领导得知后主动帮忙想办法。他们派人为团里每位演员先办理了演出证,然后备齐所有材料,陪着一起跑市有关部门,终于促成民俗艺术团体的诞生。天桥中幡也重新舞动起来,并参加过“亚洲杯足球赛”开幕式、“中国国际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去年年底还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推荐项目之一,这是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桥绝活。

  付先生说,中幡原来约15米高,他们想把正在制作的新中幡提高5米多,变成20.08米高,以迎接2008年奥运会。目前他正在考虑通过制作中幡文化附属品把中幡发扬光大。“中幡造型漂亮,有气势,可以做成小型工艺品,希望能给我们创收。”

  哈氏风筝

  160余年历史源远流长

  目前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上,有着160余年历史的哈氏风筝以其精致、细腻的风格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眼球,更有不少人当场表示愿意拜在哈氏风筝第四代传人哈亦琦门下,学习这门技艺。哈先生表示,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是好事,但收徒弟却要慎之又慎。

  

  雅典市长古斯塔尼观赏哈亦琦制作的风筝哈亦琦介绍,哈氏风筝起源于十九世纪中叶,光绪年间他的先祖在北京琉璃厂搞起了风筝的制售生意。《琉璃厂小志》中有记载:“哈氏风筝在琉璃厂中间路北仁威观……近数十年,以哈记制售之风筝为最著。”哈氏风筝160余年来,盛名远播,成为中国风筝工艺的一个主要流派。

  由于几代人逐年的积累、探索、创造,使哈氏风筝形成了民间与宫廷相结合的一种自家特色流派。哈氏风筝的制作用料讲究,把所有类别的风筝骨架制定了标准规格尺寸和造型比例。骨架结构疏密适中,交接严谨。配上规划完整的制作程序,使风筝的骨架坚牢、精巧;骨架轻、强度大,从而提高了起飞性能。它的绘画、造型古朴,装饰面与外在形态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写实与装饰结合。色彩基本上使用对称法。色泽浓重、明快、浑朴。使用渐变平涂和烘染晖色,达到了颜色的块、面对比;冷、暖对比,稳重与喜庆跳跃及远视觉的色彩设色目的。

  一只风筝价值2000元

  在展览上记者看到,哈亦琦亲手制作的一个一尺左右的沙燕可以卖到2000元,这让玩惯了十几元一个风筝的人们不禁咋舌。可是老外一听说是哈氏风筝,连说不贵不贵,忙着要掏钱买下。他们表示哈氏风筝就像北京的老字号一样,是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品牌,值这么多钱。哈亦琦也告诉记者,目前他制作的风筝销路几乎全在海外,可是他一年只做十个八个,有些大风筝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因为只有在业余时间、心静时才能做出好风筝,不是不想多挣钱,但精力有限。信报记者张然/文

  信报记者张越/摄

  ■相关链接

  2000件文物讲遗产故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还有清代升平署剧本、大型云锦织机、老式商业招幌、高山族木雕、仿宋针灸铜人、江永女书、水族水书、树叶信、贝叶经、少数民族典籍善本和各种手抄本等2000多件珍贵文物,它们把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地展示给观众。展览还专门安排优秀的一些地方特色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为观众作制瓷、染织、刺绣、泥塑、剪纸、年画刻印、唐卡绘制、风筝扎制、提线木偶等项目的现场表演。

  

牙雕、雕漆、景泰蓝和玉雕,以其精湛超绝的工艺,被称为北京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在北京展区内,“四大名旦”集体亮相,而且展出的都是大师们凝聚数十年心血打造的代表作。其中牙雕大师李春珂用一整根象牙雕刻而成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展览中的一大亮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