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旧貌换新颜”之日未定 访朗润镜春 寻燕园旧事

http://cul.sina.com.cn 2006/02/19 01:30   北京娱乐信报

  虽然北大朗润、镜春两古园“旧貌换新颜”之日未定,记者昨日来到这里寻旧访幽。与居住在此的居民接触中,可以感受到虽然园内大部分只是一间间破旧的民居,河道水系也已干涸,但这一带仍是北大人心中最美的地方之一。

  

  虽非文物也得以保存的“全斋”全斋

  司徒雷登规划出的七斋之一

  全斋位于本次拆迁范围的最南端,在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的燕园文保建筑名单上,并没有全斋的名单。但它却是当年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1920年时规划出的“德才均备体健全”七斋之一,于1952年建成。

  “过去这里都没有这些临时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开始盖起来的。1976年地震后,院子当中又盖起许多临时房当作厨房用。这次拆迁就是要拆掉这些临时房。”一名北大老师告诉记者,虽然全斋建于新中国成立后,但建筑风格仍保留着老北京民居的特色,红窗灰瓦,门楼上雕着精美花纹的屋脊向两边悬挑而出,颇有几分江南水乡老房子的气质。

  如今全斋已成为一个大杂院,里面住着40多户居民,从全斋的院门口就能看到未名湖,房子是破了点,但这里的居民也不愿搬走,因为在这里听不到汽车的噪音,与校园外面那些高楼大厦相比,更适合修身养性。

  之前曾有传言说,由于全斋不在文保建筑之列而会被拆掉。规划中标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表示,虽然全斋不是文物,但很有历史意义,此次不会对其进行拆除,而是在拆掉违章建筑的基础上,对其重新进行维修。对全斋的利用强度可以增加,如做办公、科研场所,保护方式可以借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设计奖的清华“工字厅”。相对于一些文物建筑而言,利用强度可以增加,为此,在修缮之后,将对室内进行改造,然后用于教学科研方面。

  

  一只猫从一个临建上“飞”身而下镜春园

  嘉庆四女庄静公主的私宅

  走进北大东门,过了未名湖前的一个小桥,继续往北走就是镜春园,在几座古园林中该是最小的一个。

  据了解,上世纪20年代前期,燕京大学以淑春园旧址为中心开始建校时,现在的镜春园仍属徐世昌所有。而当时燕京大学已经买得镜春园北邻的朗润园作为教职员工的住宅,中间隔有镜春园,不便通行,必须绕道东门外来往。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前,燕京大学曾屡与徐家洽商,计划扩大校园,向北直通朗润园,希望以优惠价格购入镜春园,并在园内兴建专供中外文化交流之用的图书馆一座,并以徐氏别号“东海”为名,作为协商条件。协议还未成,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事情也就这样结束了。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镜春园才被合并于北大,从而使北部校园连成一片。北京大学迁入燕园以后,对镜春园进行了修建,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北大建筑公司和北大材料厂,而这一古园林的遗迹也就逐渐无迹可寻了。

  走入园中,外界的喧嚣似与它一点关系都没有,古老房子上精美的砖雕默默地注视着每一个从它身边经过的人。镜春园79号在未名湖和后湖之间,当年是嘉庆的四女庄静公主的私宅,“文革”前曾是著名学者陈岱孙的家。现在这里一点也看不出昔日公主闺房的影子,垂花门的顶子早不知何时被人掀去了,只余几根破败的柱子立在原地,仅有的一个门墩也是残破不堪,门廊被居民就地砌成储存蜂窝煤的储藏间。再抬头,原来屋顶灰色的瓦面荡然无存,屋顶整个被石棉瓦所代替。如今这座院子的布局远比全斋内复杂得多,既有居住数10年的老住户,也有才搬来没几天的北漂一族。

  记者推开镜春园77号院一间改造后的出租房,发现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内竟挤下3个上下铺,由于窗子被前面所盖的平房挡住,虽是正午,阳光仍不能射进来,整个屋子散发出一股发霉的味道。这间老屋和它前面的空地被隔成三间宿舍和一间厕所,全租出去可以住下18人。

  

  昔日古园成了有碍观瞻的“杂”合院朗润园

  曾为贝勒载涛所有

  镜春园往北走200米便是朗润园,北面与圆明园仅有一墙之隔,是当时圆明园的附属园林之一。清代嘉庆年间赐予永璘为邸园。到咸丰二年前后,春和园又转赐给恭亲王奕,始改名为朗润园。后朗润园归贝勒载涛所有。

  一次,载涛听说有一批圆明园中的遗物要被盗卖,他便出钱将这批文物买了下来,运到朗润园中,其中有西洋楼大水法石屏风、翻尾石鱼、一对石雕麒麟和丹墀,五块石雕屏风长期放置在朗润园内。“文革”后,圆明园管理处征得北大的同意,将其运走。翻尾石鱼在朗润园中放置多年,燕京大学1930级学生毕业时,从载涛手中将此石鱼购买赠送母校,现置于未名湖中,“石鱼含塔影”已经成为未名湖胜景之一。石麒麟和丹墀存放朗润园多年以后被置于北大办公楼前。

  20世纪20年代初,燕京大学建校。载涛便将朗润园卖与燕京大学作为教职工住宅。一直到解放前,朗润园基本上都未经修缮和增建。今日朗润园已非往日面貌,但其园林格局尚未有大的变动,在燕园所属的几座古园林中,朗润园是保存最好的一个。

  声音

  季羡林:早日恢复园子灵气

  在医院里呆久了,总是想念朗润园里那满塘的“季荷”。这个整修计划,我是早就知道并且非常赞成的。大概是唐山地震的时候,园中开始搭建简陋的临时棚户,环境越来越差,几乎变成了北大的“校中村”。同时,曾经水光潋滟的朗润园水系日益枯竭,园子里没了水,就好像人没有了眼睛,丢掉了灵气。

  据我知道的,北大请来了建筑和文物专家设计方案,希望彻底拆除园内的临时用房,修缮和修复古建筑,同时,更要疏通水道,把水重新引回园子里来,恢复它的灵气。

  胡续冬:清波碧荷成野草坑

  朗润园是北大最僻静的一块净土。朗润园地形比较复杂,大大小小的湖泊藏在树木茂密的土丘之间,道路曲里拐弯,时隐时现,一不留神就是一座石桥,再一不留神就会走过一座被竹丛遮蔽得严严实实的老房子。尤其是从花圃到季羡林先生寓所的那段湖边小路,极尽盘曲之能事,活生生一个盗版的江南水乡。

  只可惜,现在清波碧荷皆化作野草坑,这些回忆与现在的朗润园形成了极大反差。

  信报记者张然文刘志坚/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