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打戏班

http://cul.sina.com.cn 2006/03/01 09:07   今晚报

  孩童时期,当我淘气时,母亲就拉下脸吓唬:“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马四!”那个马四,既非吃人的老虎,也不是夺命的阎王,只是一个戏班的班主。按说戏班吹吹打打,花花绿绿,蹦蹦跳跳,够吸引孩子们的。但是马四戏班太穷,演员参差不齐,行头破破烂烂,卖不上座。台下冷冷清清,锅里清汤寡水,吃了上顿愁下顿。好一点儿的角儿跳槽走了,剩下的歪瓜裂枣开不了场。这位马四不服输,招了一批孩子,把翻身的希望寄托到娃娃们身上。没有钱东挪西借,甚至挨门挨户向商家磕头作揖,有点儿武训行乞办学的样子。这马四是巨
鹿县人,与武训的家乡堂邑不远,也许是受了武训的感染。

  那时演出单位不叫剧团叫戏班,唱戏的不叫演员叫戏子。戏子与乞丐、吹鼓手、剃头匠一样属于下九流,不光本人下贱,孩子大了也不许进考场。所以只有穷人家孩子养活不起,才送进戏班混碗饭吃。不像现在,家长死乞白赖让孩子学钢琴,练吉他,盼望孩子将来进剧团,成为明星大腕,抱一棵摇钱树。

  孩子们进戏班就要挨打,天经地义,不打不成材,俗称打戏班。邻居一个孩子叫小物件,才六岁,少爹没娘,饿得皮包骨头。村长送交马四说,救一条小命吧。马四收下,照戏班规矩立下文书(契约),言明自即日起身属戏班,任打任罚,骂死不还口,打死不偿命。三年学徒,分文不取。出徒三年,分文不收。又三年才能分红,再三年方可跳班。十二年的卖身契,小物件盖下手章。

  马四的娃娃班十分寒酸,居无定所,好时候住戏院,睡通铺。差时候进破庙,露宿檐下。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吃了上顿没下顿,可是娃娃班教学风雨无阻。每天天不亮,师傅就把孩子们拽出被窝练武功,排队打场子,踢腿,下腰,劈叉,拿顶,稍有怠慢,张口就骂,抬手就打。轻者拳打脚踢,重者罚倒立半炷香。我看见小物件时,经常伤痕累累,眼含泪水,羞于抬头。娃娃班的第二门主课是喊嗓子,跑到野外,咿咿呀呀,呜呜哇哇,扯着嗓子喊,越是冬天越是迎着北风喊,对着冰窟窿吼,直喊到嗓子喊不出话来。行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也有苦怕了,打怕了,中途开小差的。但是小物件硬是挺过来了,一是无家可归,二是要苦练成才。一次娃娃班出早功,不见了小物件,有个孩子小声说,他被师傅打趴下了。去看他时,鼻青脸肿,不见了眉眼,嘴唇肿成了开花馒头。小物件并不怨恨师傅,只怪自己笨,说再苦再累也要练下去,成不了七岁红,也得九岁红、十岁红。马四的戏班子是梆子搅皮黄,而七岁红是丝弦的名角儿,九岁红是乱弹的台柱子,是七岁、九岁上唱出了名堂,成为红极一时的童星,也自然成为马四戏班孩子们心中的偶像。

  班主马四事业心极强,对孩子们也打也骂,绷起脸来像活阎王,但是该心疼还心疼,笑起来就是慈眉善目的老奶奶。每天夜场后半截儿,都见他提一篮子烧饼到后台,一个一个分发给孩子们,怕他们饿坏了身子。隔三差五熬一顿大锅菜,让孩子们解解馋。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娃娃班果然成了气候,生旦净丑,文戏武场,都有了模样,唱到哪里红到哪里,票价不断上升,各个台口高接远送,看戏的排成队。一出《三打祝家庄》唱遍邢台地区十五六个县。娃娃班台上换了新箱,台下换了衣裳,出门身后的戏迷排成了队,用现在的话就是到处有追星族。小物件姓李,工老生,冰窟窿里喊出来的嗓子高亢洪亮,夜场戏顺风传三里,马四给他起了个艺名“李小叫天”。唱《坐官》,一声“出得门来叫小番”,能拔两个高八度。难得的是十几岁上不倒仓,前途无量。让人气愤的是同行使坏,给他茶水里下了耳屎,从此失音,丢掉了一个演员的命根子。小物件极度悲痛后,离开了马四剧团。再见他时,正在一个乐器作坊打造铜锣。小物件打出的锣音色极好,和他当年的嗓音一样洪亮,也能顺风传三里,人称“叫天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