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经管]王石:山不在高,到顶不易

http://cul.sina.com.cn 2006/03/03 09:36   新京报

  万科集团创始人自传出版之际接受本报专访,讲述在万科23年的“道路与梦想”

  23年前,33岁的王石只身从广州来到了深圳,这个和其他人一样带着淘金的梦想来到这片热土的年轻人,怀揣的只有简单的行囊和满腔的激情,连他自己也没有想过,23年之后,他会跻身于国内地产大亨之列。这个当过兵、做过工人,还在政府机关当过三年公务员的人物,收购过玉米,做过放像机生意,还带领着万科打赢了“君万之争”、“万佳之变”
等一系列商战。如今,这个从深圳发展起来的地产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地产领跑者和中国房地产第一品牌。万科公司2004年实现了营业收入76.67亿元,净利润更达到8.78亿元,实现了62%的增长率,2005年的业绩预增公告更预计净利润增幅超过50%.王石却并没有显出满足:“如果用珠峰来比喻做企业,8844.43米的高度,万科充其量还在6500米的高度点,这个6500米之处只是攀登珠峰的前进营地。”他还开始了新一轮的自我挑战,2003年,他成功攀登了世界最高峰珠峰,2004年,他又完成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在他最新的自传《道路与梦想》中,他和读者分享了这些故事。

  在北京见到王石时,他身着运动服,头戴

棒球帽出现在记者面前,说起万科20多年的历程时,王石言辞简洁,甚至让人很难把他和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企业家划上等号。只有在谈起登山运动时,他才一改之前的平静:“登山是人生的浓缩,我要继续攀登的,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那座峰”。这种姿态,似乎贯穿着王石的始终,无论作为企业家还是探险家。他还告诉记者,他今年准备再登两座峰———印尼查亚峰和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而且他还计划60岁时再次攀登珠峰。

  

  深圳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道路与梦想》王石著

  中信出版社2006年1月版定价:36.00元

  

  2005年12月28日,王石和他的伙伴走到了南极点。

  

  万科集团在北京的楼盘西山庭院颇有人文韵味。

  ●谈发展历程

  牟其中不是合格的创业家

  《道路与梦想》的4个章节是以4部名著命名的:《红与黑》、《喧哗与骚动》、《荆棘鸟》和《光荣与梦想》,这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这4部名著除了第二本以外,我都看过,而且非常喜欢。第一部分《红与黑》,“红”是代表正面的东西,“黑”代表负面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创业的时候,我也曾经走向市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比如把玉米往船上运,市场不明朗时,就希望风把大船掀翻了,所以这个题目本身带有批判的味道。第二部分取名《喧哗与骚动》也有代表性,那个阶段集资等等确实很复杂,这个名字也很贴切。我最喜欢的是第三部分,《荆棘鸟》这段经历是特别有寓意的,这时候的万科真正走上了一条稳定的持续发展道路。回首这23年的历程,如果说一个企业的成熟要经历三个层次,万科前20年基本上在前两个层次,前10年是企业创业阶段;第二个10年开始专业化,理顺管理;从第三个10年开始,万科走上一个新台阶,从企业创立到成熟直至走向社会。

  原始资金积累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刺激过程,作为创业家,看准机会后就是看敢不敢冒险,在创业的时候只要不犯致命的错误,就有弥补的办法,巨人史玉柱失败得一塌糊涂后,也东山再起了。反过来再看牟其中,他倒卖飞机很成功,但是之后却再没有什么作为,这样的创业就是不充分的,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创业家,成功的创业家是不会被一件事情打败的。

  ●谈发展现状

  万科还在6500米的高度点

  1992年参加深圳国土局主办的房地产沙龙时,我曾经说过:“万科超过25%的利润不做。”当然万科以前也做过很多超高利润的事情,100%、200%甚至300%、400%的超高利润都有。我曾经让财务将万科1984年到1992年的销售记录整理了一遍,赚钱用黑字表示,赔钱用红字表示,结果红字多于黑字。

  这说明这么多年销售的结果是赔钱超过赚钱,这也说明市场很公平,先前你怎么暴利赚的钱,之后都得吐出来,而且还要更多。如果某类商品的利润特别高,那么大家都会认为这个行业好赚钱,大家都蜂拥而至,市场也就不会好。所以,我后来就有这样的要求,有一次万科在合肥买的地被另外的企业看中,合肥国土局有意让万科让出500亩,每亩额外补偿3万元,我马上让出了土地,也没有要求补偿。很多人非常纳闷,我的理由则是,如果收了这笔钱,公司会出现新的神话:老板多有眼光,没动一分钱就赚了1500万,还有谁会好好建房子,都会钻牛角尖去寻找能倒手赚钱的地皮了。我在做贸易时也犯过错误,但当然不是行贿,我可以自信地说,老王从来不行贿。

  我曾奉劝读者不要把这本书看得太认真,因为这里面更多的是经验教训,书的后半部分由于离约定的交稿时间非常紧,还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现在快餐文化盛行,如果有人能认真地看这本书,也是很不容易的。这本书首先是写给万科的新人看的,因为很多新员工并不了解万科的历史;其次,这本书的写作对我自己也是一个梳理的过程,在梳理中着眼于未来。

  书中不仅有万科的创业和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有新兴企业的发展策略,我们这一代人的野心追求以及梦想的破碎,在书中都有很深的体现。

  如果用珠峰来比喻做企业,8844.43米的高度,万科充其量还在6500米的高度点。6500米之处是攀登珠峰的前进营地,这个营地很重要,因为最后的冲刺就是从这里出发的,这个点起到的是承前启后的作用,就像现在的万科所处的位置一样。

  ●谈未来发展

  万科的“减法”成功法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后发制人的人,一个公司的发展本身就是不断克服危机的过程,因此,对待危机的心态很重要。

  我的心态是,如果没有危机就会觉得生活很平淡,所以,我必须寻求刺激,没有挑战就给自己寻求挑战,这也是我喜欢登山的原因所在。

  现在的时代,竞争的压力很大,但是机会也很多。万科能做到现在,我要求自己首先要有底线,比如要做老实人,讲诚信,在竞争中,我发现诚信成为了稀有资源,其实我并不比其他一些人更出色,只是我在赚钱的时候坚守了底线。再有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这23年中,突然冒出来又突然消失的企业太多了,我定的三个原则是:简单不复杂;透明不黑箱;规范不谋权。

  有些企业是做加法取得的成功,而万科则是做减法取得的成功,减掉的都是房地产之外的行业。这样的选择其实也是被动的,万科曾经做过很多赚钱的业务,但都不能长久持续。只有房地产行业可以实现无门槛的行业垄断,像金融、石油这些行业,市场准入是有门槛的。还有一部分行业在当时实现了竞争垄断,我们如果再进入也不会有优势,种种形势决定了我们最终选择的是房地产业。

  可以说,未来20年内,万科不会进行多元化经营。

  1993年至1997年万科的减法做得很成功,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反观一些做加法的公司,则出现了很大的亏损,深圳房地产公司1996年的时候盈利5亿元,实行多元化后反而一路下滑,1998年就亏损了10个亿。可以说,万科并不把规模做大当成追求目标。

  ●谈个人爱好

  攀登的脚步不会停息

  书中提到了很多我登山的经历。登山是人生的浓缩,我要攀登的,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那座峰。也有人质疑说,潘石屹喜欢“作秀”,作的“秀”在明面上,而我是“围魏救赵”的“作秀”,用登山等极限运动为万科做额外的宣传,对于这样的说法,我想如果我没有安全回来,不知道这样的说法还会有吗?如果说我的这种作为对万科是在加分的话,一旦出了问题,那么加的分有多少,反过来对万科的减分就有多少,况且,万科并不需要我用作秀的方式加分。登山是我个人的生活,和万科没有关系,之前的登山没有掌声和鲜花,巧的是,2003年登珠峰的那次刚好央视在转播,又赶上了非典流行,于是攀登珠峰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战胜非典的象征。我1999年就开始首次登雪山,2000年登到了7500米的高度,2001年获得国家运动健将称号,这些都没有人知道。我也没想到登山会带来这么大影响,不过今年我要主动把登山和公益活动结合起来,小潘是和时尚结合。

  我52岁登珠峰应该是优势而非问题,我们从珠峰回来的时候,7个队员无论是否登顶成功,只有我一个人身上没有伤,因为老马识途。我们有一个队员比我小10岁,比我身体素质好,经验丰富,但最后却没有成功登顶。因为他把太多精力浪费在了不必要的事情上。央视直播我们登山,我就要求电视台不要拍我,但是我的这个队友每次有摄像机对准自己的时候,都要做出精力充沛的样子,他是过早把体力消耗掉了,所以没能登顶。我觉得50岁之后登珠峰可能是最好的年龄。

  今年打算登两座山,一座是印尼查亚峰,还有一座是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查亚峰之前一直没有机会登,那座峰不是很高,但是技术难度比较大。卓奥友峰我2004年时曾经登过。登山不能停止,因为我还打算60岁时再次攀登珠峰,所以必须一直保持良好状态。

  采写/本报记者 姜妍

  摄影/实习生 王嘉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