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历史]仕宦,异化的权力游戏

http://cul.sina.com.cn 2006/03/03 09:52   新京报

  

  《学而优则仕:中国文人的仕宦生涯》

  作者:邹纪孟

  版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2月

  定价:45.00元

  □书评人 青璎

  我一向对仕宦之类的图书涉猎不多,大略这类图书无非是想摊出一套关于中国官“场”的诸如权谋故事、处世方略乃至官场黑幕等等,这种类似的“厚黑学”,看上去千差万别,最终强调的都是一个独特的“场”(官场)的生存规则,只不过淹没在中国人错综复杂的人情唾沫里,更显得扑朔迷离。邹纪孟的这本《学而优则仕:中国文人的仕宦生涯》或许并不止于此,作者的野心乃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去梳理一个有关“仕”的传统,只不过作者喜欢的是通俗讲史的方式。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只不过是孔子的弟子子夏的一句话,郑玄的《正义》作解:“古者大夫士,年七十致事,则设教于其乡,大夫为大师,士为少师,是仕而优则学也。学至大成乃仕,是学而优则仕也”,而朱子的《集注》注的是:“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

  之所以不避繁缛地引用这些古注,是因为无论在汉儒还是宋儒来看,对“优”的理解并无本质的差异,都是“有余力”,这里“学”与“仕”,用朱子的话来说是“理同而事异”,并不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换句话,从“学而优则仕”到“学以致仕”,是一个“仕宦”传统的转向,一种“士”的理想在这里悄然湮灭。前一句“仕而优则学”渐渐隐去,后一句“学而优则仕”却成为千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

  余英时先生在《士与中国文化》里认为:“士已从固定的封建社会关系中游离出来,进入‘士无定主’的状态,这时社会出现大批有学问有知识的士人,他们以‘仕’为专业,然而社会上并没有固定的职位在等待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便有了‘仕’的问题。”“仕”的本义乃是“士”在其“位”(即士人),而恰恰只有“不在其位”,才有“仕”的问题。我们本能地把“仕”等同于“为官”(仕宦),这多少是中国历史内部权力异化后的印象,“仕”被简单地理解为“如何获得其位”,而“位”又进一步成为权力的象征,“学”与“仕”便如同一根不断拉紧的橡皮筋,“仕”成为异化的权力,而它的异化,同时也改变着“学”的最终目标。难怪于宋真宗赵恒的那首《劝读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女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常向窗前读。“这首诗罗列种种”学“的好处,是各种权力(势)想象的叠加,最终归结到”五经“(学)上面,”学“成为致”仕“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仕“成为”学“的终极目标,这样一来,目的和手段分化,在”士“的传统的背面,也同时伴随着一个”仕“的潜流,”仕“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实现理想的最现实的出路。

  本书作者多少是要在历史中各类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个案里,找到中国文人的“处境”,“士”的理想与权力欲望的碰撞,“仕”的社会机制与选拔机制,“仕”的道德自律与内在修养……而另一面,是“仕”的心路历程,如忧患、忠君、悲己、功利心等等,这些伴随着仕途生涯,当然,也包括一些仕途失意的心理安慰机制,事实上像“南柯一梦”这样的故事,虽然宣扬富贵功名如云烟,接近于道家的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没有得到“位”的士人,会自动放弃追逐名利与地位。这样的梦也可以曲折地看成是那个年代在“仕”的围城外面,失意知识分子的一剂“安慰剂”,它可以舒缓苦痛,但不能根治关于“仕”的癔症。

  “士”的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诸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这也是士的理想品质,是所谓“在其位而谋其政”的必然要求。“专制制度最令人憎恶之处便是权力控制了一切,使人没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置身仕途之上的人,自然要受其控制。即使超然于仕途之外,权力也不放过你”,可以说作者发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权力“场”,好像是铁屑在磁极的中央聚集,这些权力的碎片在一开始就决定了他们未来的方向。此前,知识分子所受的“士”的教育,让他们始终怀着一种“士”的理想,他们一方面要面对理想,另外一方面又在权力场中挣扎,仕宦,是一种变质的权力,他们从一种单纯的“士”的理想蜕变成一种权力关系,一种控制与反控制的权力“场”,在“场”上的任何一个磁极都会指向同一个方向,这正是作者要向我们宣示的权力规则,而“学而优则仕”就变成了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开始,就意味着文化场域里一种不安的“连锁反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