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月何以气吞吐

http://cul.sina.com.cn 2006/03/03 10:41   今晚报

  黛湘中秋大联句,书中一大关目,按十二乘九的章法布局来观察,正是“九九”这一大段落,而第七十六回约当段落的中心点。这似乎已有结前而展后的作用。因此细参句意,是理解全局的一个重要环节——异样的文笔格局与情调,也是大手笔的又一次波澜起伏。

  五言排律是作诗最见功力、气魄的体裁,常人庸手难以为役。当年杜少陵以五排大篇擅场,而元微之识之——岂料元遗山却讥讽微之是不识“连城璧”而反赞“珷玞”!此论
人多为所惑。直到清代姚惜抱(鼐)选新诗,这才反驳了遗山妄语,纠正了从元代以来的错误观感——若联系到《红楼梦》,也会有个“元遗山”出而唱反调吗?即使不至于此,那也仍难断言会有几个真能在这一回书文中“得味”而心折!确实又成一个问题。

  在过去,我探寻此篇奇作,重在探佚这个角度。赏句则最喜者是“素彩接乾坤”;最惊奇而不解者是“银蟾气吐吞”。月亮还有“气”,那气还在不停地吐吞?怪,古今咏月,未见此奇。

  我喜“素彩接乾坤”之句,尤在一个“彩”字和“接”字。素日的月光月色,也有彩吗?常人谓无,艺术家诗人则能从素中见彩——比如画家说“墨分五色”,这都是一般人以为奇怪的道理。但“接”字下得更好更奇,乾坤一“接”,月之大美至美尽矣。所谓彻天彻地,彻宇彻宙也。

  还有一个奇字,就是“晴光摇院宇”的摇。乾坤从大处着笔,院宇从小处落墨,由小而想大;大小一也;但月照院宇,如何使“摇”?难懂。难道月也有震动力不成?雪芹何以凝想及此,实费思量。说到韵,又让人想起开卷贾雨村便有“满把晴光护玉栏”。晴光月色,也能“护”物,那也许是“照”义的引申,照即有覆庇、关切之义。

  也许自古咏月即比为“金波”“如流”,宝玉也写过“桂坡流光浸茜纱”——鲁迅不也说“月光如水照缁衣”吗?是否如水似流,便生动摇的感觉?

  贾雨村先用了一个“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也有动态之感。如有“动态”可言,则“气吐吞”便可“意会”而不像是民俗传统中的蟾吞月为晦,吐月为魄了。先讲讲蟾的“气”,然后另说说雪夜写月,又有一层寓意——是象征太子。试问这该怎么讲——那些批评我“不研究文本本身”的“文本专家”们,请教这句何义?定有高论——可惜尚未惠然示下。

  说到“气吐吞”,固然也听说民间传说中有蟾吞月,吞则月晦,吐则月望——是将月与蟾分为二者的观念,那夸赞了蟾的气魄,却把月弄成了它的食物。而雪芹笔下的“银蟾气吐吞”,句法与艺术的效应均无扬蟾抑月之意,而是一力写出蟾即月的气势,有吞吐山河、呼唤雷电之大神力。不是二物分裂之意念。

  如此,谁足以当之?我就回到“金”“银”两规格了:金乌喻皇帝,银蟾指太子。我原先没有把“蟾”看得多么关系重大。如今一细检,雪芹几次用“蟾”的场合,皆有深意,不只是诗句典故吧。

  雪芹著书,开卷就用了“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句意借写贾雨村。第二次是宝玉因欲会秦钟而入家塾,向黛玉辞行,黛玉戏之曰此去就可以“蟾宫折桂”了。其言似反激,却耐人寻味——第三次即此中秋联句了。蟾宫者,月宫之别称也。联句上文故有“香新荣玉桂”之句,似相呼应。那么黛玉之戏言,也许竟是预言宝玉后来是到“太子系”去应考任职了不成?

  虽尚“查无实据”,却觉“事出有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