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美术馆:掀起当代艺术新高潮? | ||||||
---|---|---|---|---|---|---|
http://cul.sina.com.cn 2006/03/03 14:21 新京报 | ||||||
今日美术馆改造扩建,宋庄艺术园区规划新民营美术馆 上世纪末,成都上河美术馆首掀民营美术馆新篇章,紧接着北京、上海、成都的民营美术馆也相继涌现。今年2月上旬,北京今日美术馆宣布对百子湾路的美术馆进行改造,表示要建成集“学术、研究、展览、教育和收藏五种功能”的国际水准美术馆。同时,正在规划中的宋庄两大艺术园区也将分别建成一个民营美术馆。就民营美术馆当前的红火趋势,本
今日美术馆欲将百子湾苹果美术馆改造扩建成国际水准美术馆。
■沙龙人物 张子康:今日美术馆馆长 赵树林:艺术策展人 黄岩:艺术家 诞生之初 中国艺术生态上又多了一个环节 新京报:从1998年开始,中国的艺术生态链上便有了民营美术馆一词,而且是鲜活地进入艺术生活,能不能谈一下你们各自对民营美术馆的最初感受? 赵树林:从国外回来时,当时已经有了第一家民营美术馆成都上河美术馆,不过对其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是真实地感受到中国艺术生态上又多了一个环节。 我跟陈家刚也很熟,知道那是个很大的尝试。 黄岩:艺术圈其实很小。从个人角度来说,觉得挺重要的。而这种重要性,我们现在用一种回顾的视角还是可以发现的。 作为民营美术馆主要是当代艺术的阵地,是对其的一个展示空间、平台。1992至1997年这五年时间里,当代艺术展总共不超过15个。 但是自1998年以后,民营美术馆介入艺术领域里,便给了我们一个信号,从而也给了当代艺术极大的舒展空间。这种以民营美术馆为象征的艺术之风在全国各地都是可见的。 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民营美术馆绘就当代艺术另外半个圆 新京报:那民营美术馆对你们有没有独特的影响? 赵树林:肯定有啊。当今日美术馆建成后,我真实感受到民营美术馆在办展览方面的独特性。 类似办“异相景观”等展览,一个真切的感受是手续没那么烦琐。我提个方案,馆长觉得挺好的,他就会放手交给艺术策展人去做,给我的空间也极为大。 从办展览到学术研讨,再到各种具体的工作,自己的决定权限非常大,运营上也比较轻松,这种工作的氛围我想是民营美术馆所特有的。 黄岩:美术馆是艺术品展示、收藏的空间,我做摄影、装置艺术,自己的作品倒并没有在民营美术馆展示、收藏过。不过,我觉得就艺术家这个群体来说,民营美术馆的功能也便体现在展示、收藏上。据我了解,当年成都上河美术馆就收藏过成都、重庆等两地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张晓刚等。民营美术馆收藏作品,最实在的意义,便是可以让艺术家有资金投入艺术再生产。而且民营美术馆所收藏的不仅仅限于大牌艺术家,还有其他人的作品,这对年轻人来说就是一种鼓动。 当代艺术市场上不可缺的一环是什么?是收藏。如果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比作一个圆圈的话,那么其中半个圆是由民营美术馆描画的,而以瑞士前驻华大使希克为代表的外国收藏家则绘就了另外半个圆。因此,我们至少可以说民营美术馆的存在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展示、收藏提前了至少5年。当然,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地收藏、展示当代艺术也逐渐增多了。 与大众的关系 教育、学术、展示功能不尽如人意 新京报:对于以艺术为事业的人来说,民营美术馆的出现对其产生了影响,那么对我们大众的生活来说呢? 黄岩:1992至1997年的当代艺术不在美术馆内展示,而是在艺术家工作室内开放,主要面向的不是大众,而是朋友这一圈子。但民营美术馆则开创了新的局面,让更多的大众有机会走进艺术的世界。 赵树林:我想说的是民营美术馆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中国经济的发展、民营资本在文化改革中彰显了新的活力,除了这些更重要的还,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再仅限于物质消费。我们无法忽视的是,精神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人之生存的“需要”在被人们所追逐着。而这就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所在。 张子康:民营美术馆有收藏、展示、学术、教育的功能。其中教育、学术、展示都与大众是相关的。大众的精神享受、审美需求都是美术馆强化这些功能的动力,只是现在国内的民营美术馆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尽如人意。 与艺术市场的关系 艺术不应该是短线操作 新京报:民营美术馆在当前有火热的趋势,这种火热与艺术市场的关系如何? 黄岩:中国的艺术正运行在游戏战、阵地战、运动战之中。阵地战是以国家美术馆为首的,它有资金、项目来源。而运动战恰恰指向民营美术馆。找钱、供养、策划的介入,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使其成为运动型的。而游戏战则更随意了,现在做一个项目,却不知道下一个什么时候开始、主题是什么。很有意思,民营美术馆的注入,使得中国艺术格局是多元的、开放的。 张子康:民营美术馆的火其实也是中国艺术市场火的表现之一。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艺术不应该是短线操作。在艺术发展的轨道中,必然有个转折期,香港和台湾都经历过。 完善和突破 分清画廊与民营美术馆功能是突破口 新京报:刚才你们也谈到了民营美术馆还有不完善的地方,那么如何突破呢? 赵树林:资金要跟上。 之所以之前一直在谈“建美术馆易,养美术馆难”,关键的一步还是在资金。我们看到民营资本的进入,目前也有国外资本的进入,这是美术馆首先要突破的。在国外,美术馆的建造、维持,是作为塑造国家文化重要形象的一个环节来看待,美术馆更多的是公益性的,资金来源有多个部分组成,比如国家资本、大的企业资助,并享受了很多税收政策,因此资金链条的解决就不是抛给个体。 当然,资金的解决最终指向的是美术馆、画廊等艺术空间功能的不同区分上。 这是中国的一块软肋。在欧美,美术馆、画廊在艺术生态上所起的功能极为不同。大型美术馆主要的艺术功能是收藏,小型美术馆便起着展示的功能,至于画廊就是最新艺术动向的一个窗口,是走市场的,是发生艺术品交易的。 但在国内,民营美术馆由于资金链条,在展示、教育、收藏、学术功能上并未能很好体现,有时候承担着画廊的功能,随着市场而动。因此,画廊与民营美术馆功能的不明是中国艺术生态的一个特色。这应该是一个着重突破口吧。 张子康:的确,我们就是考虑在改建后的今日美术馆中加强学术功能,这一点以前我们做得是不够的,也是我们竭力在突破的。 但我们现在正处于当代艺术的评定由市场来决定的时期。拍卖得高的作品就要进入美术馆收藏,这成为民营美术馆在收藏作品时的一个规矩。这其实是跟美术馆要承载的功能有点出入。要形成好的民营美术馆,便必须要在艺术本体上考虑得多一些,这样才会更自由。 国外美术馆特别强调对公众的教育功能。美术馆不仅免费对公众开放,同时也有许多定期的艺术讲座,邀请专家就各个艺术专题进行讲座。你想一个小孩在他启蒙之初就受艺术教育的熏陶,那么以后他对艺术的感知便很自然、正常了。 黄岩:我觉得政府的政策还是很重要,比如说税收政策,这也是制约民营美术馆发展的瓶颈。国外商人买了艺术品捐给美术馆就可以同等抵消其所交之税。也就是在这种机制下,大量的资金流向了艺术领域。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李健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