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我没职业全凭写作吃饭 韩东:《小城好汉》不写爱情

http://cul.sina.com.cn 2006/03/05 00:20   北京娱乐信报

  话剧《斯特林堡情书》去年12月在人艺小剧场整整上演了26场,这部剧的主要情节取材于诗人、小说家韩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我和你》。上周,在南京,记者见到了自由写作人韩东,幸运的是,他还能接待我,因为第二天,他就要闭门谢客,开始动笔写他的第三部作品《小城好汉》。

  

  《小城好汉》不写爱情

  记者(简称记):最近在忙什么?

  韩东(简称韩):酝酿了一段时间,马上闭关正式开始写我的第三部长篇。

  记:你的写作过程是怎样的?

  韩:我写长篇是有时间表的,先闭门写初稿,大约用三个月左右,20万到25万字吧。我是电脑写作,但与手写差不多,要先把内容打印出来,写第二遍时几乎把以前的都删节掉重来,一般写三遍稿,一部20万字的小说,最后成稿时实际上我敲进去的有60万字。有人越改越长,我是越写越短,《我和你》的成书稿字符显示是16万字,但初稿就写了25万字。

  记:与前两部比有风格变化吗?

  韩:我每一部作品都会力图有变化。第三部小说是写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那是个发生了许多故事的年代……我是写1976年前后的事,政治背景并不过多涉足,我只是写了在那个背景下三个生活在小县城的少年的生活,初定名叫《小城好汉》。

  记:会涉及爱情吗?

  韩:不会写爱情,那些少年也都十五六岁。

  记:迄今为止出版多少部作品了?

  韩:出了10本书,包括诗集、散文,中、短篇和这两年出的长篇。如果说第三部与前两部长篇最大的变化就在于语言风格上,用一种看似散漫的歌谣的方式来写。写《扎根》就是尽量朴素,《我和你》要精确简单,前者花了一年时间,后者用了两年时间。

  记:你写小说的秘诀是什么?

  韩:我认为写小说就要进入潜意识,这与有人提倡的自动写作不同,因为我前边做了很多工作,不是即兴发挥,而是从收集资料到酝酿有一个过程,真正写起来相对自由不受意识控制,修改时则是理性的状态。小说不像诗歌,诗歌是听天由命的事,不硬写。

  记:听说你在《晶报》上开着专栏?

  韩:散文我一般是不写的,给副刊写纯粹是为了谋生。

  我没职业全凭写作吃饭

  记:《我和你》出版半年了,印了4万册,销量如何?你对这个数字满意吗?

  韩:听说没有退货。对这个数字肯定不满足,我认为应该卖10万册左右,中国毕竟这么多读者。卖得不理想既不在我也不在读者,主要是发行渠道不畅,比如我家门口的书店就没卖过。

  《扎根》卖了3万册。出版社就是店大欺客,也有客大欺店的,比如余华这等级别,哈,版税高不说,印数也挺多。

  记:你什么时候也做到客大欺店?

  韩:我不想被人欺,也不想欺别人,事实上我与出版前两部长篇的出版社合作还是愉快的,但以前一直处于弱势,我以前出的书平均每本稿酬都不到1万元。

  怎么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从个人来讲就是成为大腕儿,哈,居于主动。但整个出版业特别不规范,有些混乱的发行渠道对所有写作者都不利。有的写作者可能认为自己吃亏了少挣了,我不同,我的底线是求生存。

  记:你的职业?

  韩:我没有职业,完全凭写作吃饭,我1993年就辞职了,以前在南京某大学当老师教《马列》,你知道我曾就读于山东大学哲学系,1982年工作,10年后辞职了。

  记:为什么当大学老师要辞职啊?

  韩:当时学校认为我不务正业。

  记:你教得不好?

  韩:我教得好啊,学生很喜欢我的课。我不像格非他们,他也是当老师还写作的人,怎么就没人说他?一来格非教的专业就是中文,另外他已经出名了啊,我不同啊,当时我默默无闻写些小东西。你知道吗?在高校当了10年老师,到我辞职我都是助教!

  记:那你生存完全靠写作?

  韩:是啊。

  记:前段时间《斯特林堡情书》在北京人艺上演,说其中大量用了你的《我和你》的情节,是怎么回事?

  韩:那是好友翟永明介绍给导演曹克非的,话剧我没能去看。他们经费也很紧张,给了我5000元稿费。

  对成功的要求就是生存

  记:在很多人眼里,韩东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你最满意于自己创作诗歌?

  韩:我认为我最适合写小说,短的三五千字的我一直没找到感觉,除非上了1万字,中篇写得不错。通过前两部小说我发现自己适合写长篇,但也不是张洁那种鸿篇巨制。

  记:你认为自己最满意于自己创作中的哪一点?

  韩:我写作保持独立与警惕,不受市场的需要和文学奖项的诱惑,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我认为要把写作这件事情做好,不依赖于任何评价与市场反馈,写自己认为好的作品。

  记:什么是你认为的好小说?

  韩:我理解好的作品应该是包含在小说里的东西让读者有认同感。而非一个简单的标准问题,不是应该这样或那样,而是不应该这样或那样,比如不应该有外来目标,我要挣多少钱,要畅销,要获什么奖,要青史留名,不管是低级或高级的目标都不应该有。但可以有内在目标,按你的理解来写。

  记:你欣赏的作家或作品有哪些?

  韩:很多,太多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如果从态度上来说,我比较欣赏北岛,因为他用作品说话。写小说的比如朱文,他的中短篇非常棒,他现在拍电影去了,有些可惜。还有狗子的长篇也非常好,但遗憾的是他的作品没多少人知道。

  记:那些获奖的书你都看吗?

  韩:我很少看,写得怎么样?我现在已经不攻击别人了,呵。

  记:我知道你很少与人交往,你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

  韩:就写作而言还是一个无关的状态,与大家热烈的谈话、与文坛的兴衰似乎都无关。

  我其实一直在工作,闭关,写作,修改,写副刊,参与朋友拍电影,玩儿。

  记:虽然有两部长篇为你开了很好的头儿,但不少大众读者并不知道韩东是谁,你有没有为知名度感到焦虑?至少高知名度会让生存压力更小一些。

  韩:对,实际上我考虑的是生存问题,我对成功的要求就是生存保障,名声并不重要。我个人的生存无所谓,因为我对生存毫无概念,这绝非自我赞美,我也奇怪我对吃喝玩乐并不在乎,有些穷疯了的人可能很极端,对别人有钱持批判态度,我是完全没有概念,如果是我一个人,我愿意选择的绝对是相对贫穷的生活,贫穷就是自由,有人说有钱才是自由,我不这么认为,但如果你的生活要与别人挂钩,有妻小要担负责任,就得进入世俗生活,我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身边的人,这是一个矛盾,但我也能分得清楚。

  不用文学上的名声去混钱

  记:要想让大众熟知有捷径,就是触“电”,你的小说拍成影视剧有没有可能?

  韩:好多人都接触过,都没有下落了。

  记:写剧本也能挣钱啊,有人用写电视剧的钱来养小说,你怎么不能?

  韩:我不可能这样做,可能是出于行业之间的尊重吧,写剧本写得好得让大家喜欢看那电影或电视,那也是一门活计,是有诀窍的,不可能人人都能写好,我要写好还得从头做起,用文学上的名声去混钱,那不妥。就像你要干个木匠,因为你是大作家就能做桌子少打条腿吗?每个行当都得有每个行当的付出与技巧,你得花很大精力与熟悉。

  记:邹静之以前是写诗的,朱苏进以前是写小说的,不都写剧本去了吗?人家还很成功。

  韩:他们现在的剧本写得都很好,他们投入啊。干一行爱一行吧,人不能持两种价值观。你看他们还写诗吗?还写小说吗?

  我有个搞写作的朋友投身商海了,开始他特别不习惯,说没劲,现在他做得很成功了,反倒不习惯再写作了,说谁还写东西啊,他也是投入进去了。

  记:那海岩呢,他可是又经商又写作啊?

  韩:海岩他所从事的那是一个性质的事,都是商业行为。

  记:目前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韩:我想写出我理解的最好的东西,通过写作担负起有关的生活责任。

  写作如果不与真理挂钩的话,没有任何意义,不管做什么,生而为人,都应该有这个底线。

  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写作。当我打开电脑写作时是最快乐的时候。我不知道那些身患绝症也要写作的人是什么样的状态,我必须得是身心调节得特别好的时候写作,那时的作品我认为才值得信任。

  记:你是个好作家吗?

  韩:要写一本好书与要当一个作家不同。当作家很容易,怎么对你有利的机会都不放过,能折腾就行了,而写一本自认为是好的书出来就完全不同。

  记:你看大片吗?

  韩:看,《无极》一看就用了力气,但陈凯歌有点心有余力不足,他的缺陷是才能方面的,他的片子有点“过”了,可能与他的状态有关,太焦虑,神经斌绷得太紧了。《千里走单骑不错》,但太外在了,父子之间的冲突或矛盾流于外在,没深入。《断背山》我不喜欢,太正面了,电影语言不够独特,似曾相识,没独特细节。

  信报记者 李冰 文/摄

  【采访手记】

  那天是个阴天,南京的天很冷。在南京大学旁边一家名叫半坡村的酒吧,走入有些暗的室内,除了从事绘画的艺术家老板,惟一的主顾就是戴着扁眼镜与灰帽子的韩东。

  为了找个暖和的地方,我们拾阶而上,木楼梯的一侧悬挂着的是朱文、韩东等人的画像和作品,醒目的一幅是韩东《爸爸在天上看我》的版画,还有诗歌《片章》的摘抄:“昨天是水,今天是电/它们出了问题/而我是完好的/水管可以被修复,电,自动会来/而我的完好在何时破裂?

  韩东是诗人,然后是散文作家,再然后才是小说家,而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扎根》一出则引起轰动。他的南京同乡、居京多年的评论家王干评价朱文和韩东时,称其为游走的一代,确实不无道理。他的游走,不仅在于他没有任何经济保障的自由写作者身份,更在于他创作的态度,“我写作保持独立与警惕,不受市场的需要和文学奖项的诱惑,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写作如果不与真理挂钩的话,没有任何意义,不管做什么。生而为人,都应该有这个底线。”他对成功的理解,“我对成功的要求就是生存保障,名声并不重要。如果是我一个人,我愿意选择的绝对是相对贫穷的生活,贫穷就是自由。”他的烟抽得很勤,品着绿茶。他很少笑,却有许多经典的语言让你忘不了,比如:改不了的毛病就不叫毛病。

  回京后,打电话给《斯特林堡情书》的导演曹克非,提起韩东的作品,不多话的她只反复说:他的小说很棒!

  韩东档案

  著名诗人、小说家,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奖。1961年生于南京,8岁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诗歌代表作有《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等,小说代表作有《障碍》等。获奖作品《扎根》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不久前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