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回忆录]直觉造就思乡的天才

http://cul.sina.com.cn 2006/03/10 09:46   新京报

  

  书名:《我的生活》

  作者:(法)夏加尔著余中先译

  版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年1月

  定价:16.00元

  “在我看来,艺术尤其是一种心灵状态”,在新版俄裔法国画家夏加尔自传《我的生活》封面上,印着这句话。正是这种“心灵状态”成就了现代派的一个“异数”,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马克·夏加尔。艺术史上几乎没有人比他更仰仗直觉作画,几乎没有人比他更有童趣,也几乎没有人比他更爱自己的家乡———俄罗斯。

  说夏加尔是现代派中的“异数”,是因为他虽然先后受到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却始终在题材与画风上保持着自己独有的风格。更可贵的是,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与任何艺术理论无关,而完全来自他那颗孩童般头颅中奇妙的直觉。

  直觉让夏加尔当之无愧“天才”之名,而一个画坛天才的诞生则全部记录在《我的生活》一书中。

  《我的生活》是夏加尔1922年写就的自传,此时35岁的他在欧洲已颇具名气,于是他用近似散文诗般的文字回顾了自己不算传奇的前半生。在书中充满稚气和想像力的文字里,你会完全折服于夏加尔那天生的敏感和才情。

  尤其是自传前半部关于他幼年时的回忆,令人拍案叫绝的比喻和魔幻现实主义般的叙事结构,以及溢于言表的画面式乡愁,让人完全相信,即使他不成为画家,也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诗人、小说家、甚至音乐家。

  书中记录,夏加尔出生在俄国的维切布斯克,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大家庭。年幼的夏加尔为了不再像家人般做苦力,心中涌动着对绘画无穷的渴望,他自己形容为“一头豺在我的心中苏醒了”,然而,他也清楚从此“一劳永逸地毁灭了母亲”对他未来的幻想———做个店员或会计。

  其实,做画家也许是命中注定却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先后在几间美术学校都没能得到赏识,夏加尔随性质朴的作品一直被僵化的古典美术教育淹没,但他与生俱来的形象思维和非凡的想像力奠定了其日后独树一帜的画风。自传中,祖母被概括为“一块头巾、一条小小的裙子和一张满是皱纹的脸构成”、舅舅拉小提琴的窘态被形容成“拉得像一个鞋匠在穿线”(参看作品《小提琴手》)、丑陋的姨妈被看作“长翅膀的天使”,还有不断突然出现的牛羊鸡狗以及各式教堂村落(参看作品《我的村庄》)……所有那些童年最原始的直觉堆积,对家乡对亲人真诚的爱,加上俄国和犹太民间故事为背景的文化传统,最终孕育出他童话般的艺术。所以,后来有人总结,夏加尔一生作画只有一个主题———爱与乡愁。

  “只有真诚的心才是自由的,才有它自己的逻辑和理性”,夏加尔这样告诫后人。他曾怀揣着这颗心来到巴黎卢浮宫,在看过德拉克洛瓦、库尔贝、马奈、莫奈、米勒等前辈大师的作品后,说:“为什么我的艺术语言对他们来说如此陌生,而他们所做的一切在我看来那么的肤浅?

  这一切都是为什么?我说不上来。我爱俄罗斯。”此后不久,他的直觉与真诚打动了欧洲艺术界的每个人,他带有浓郁俄罗斯情调的紫罗兰色彩、腾空跃起与妻子蓓拉接吻的画作《生日》,被评论界与卢浮宫里的名画并称为“天才”之作。

  对于艺术的本质,克罗齐曾提出著名的“直觉论”,认为艺术就是心灵的直觉表现。夏加尔的前半生显然是这一论断有力的注脚。重读《我的生活》,也许对当代中国艺术家们是个警醒,市场、观念、模仿是当下时髦的艺术关键词,现在又有多少人能按照自己的直觉在创作?应当警觉的是,假如连自己的直觉都不相信,何来自信,何谈个性,艺术的本质又在哪里?

  □书评人傅慧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