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CHINDIA:初识“中印联合体”

http://cul.sina.com.cn 2006/03/10 10:07   新京报

  印度专栏作家詹瑞姆·若迈什新书新概念

  

  

  《解读中印:对中国和印度的思考》(MakingSenseof Chindia:Reflections onChinaandIndia)作者:JairamRamesh版本:IndiaResearch Press

  若干年后提起印度专栏作家詹瑞姆·若迈什(JairamRamesh),人们想到的首先不是他复杂的身份,印度经济学家、国会联邦院议员以及印度国大党的少壮派领袖,而是他在新书《解读中印:对中国和印度的思考》(MakingSense ofChindia:Reflec鄄tionsonChinaand India)中创造的新的名词CHINDIA.这个由“China+ India”合成的词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它提供了一种认识“中国印度联合体”形象的可能吗?

  它意味着两国互相尊重和互相帮助并开始考虑提高民族联合的综合实力吗?还是它仅仅意味着一个名词而已?在他的这本轰动一时的书中,若迈什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他将自己的触角绵延到昨日、今日与明日的历史河流之中。

  这本集子由他近年来在印度报刊发表的20篇文章集成,集中体现了印度知识精英对中印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一种遵循西方地缘政治思路,认为两国是无法合作的竞争对手。另一种从历史上两国之间的文化亲属关系看,中印两国在未来有合作的愿望与实际行动。很显然,作者同意后一种看法。

  “我并不认为冲突与对立在我们两国之间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有时竞争必然发生。“我也认为,还没有足够的印度人赞赏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书中的主要论点之一是:从许多方面来看,中印的崛起都并非新现象,而是重振雄风。18世纪初,“中国和印度在全球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且这种主导地位并非仅指人口。”此前,他列出表格以百分比为单位对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全球收入分配做了比较。

  该图表将世界划分为中国、印度、欧洲、美国、日本与俄罗斯,比较各国在1700年、1820年、1890年、1952年、1978年和1995年的收入,其数据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8年出版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若迈什的很多想法值得与更大面积的听众分享,尤其是那些关心中印两国关系却认为两国处于冲突与不安状态中的人。前不久,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在抵达德里之前先莅临班加罗尔,他的到来给很多生活在班加罗尔的人们带来惊喜。需要解释的是,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一个交通拥挤且短期难以改善的城市。然而,基础设施建设进步神速的中国依然认为可以从班加罗尔这里学到不少东西。所以温家宝先访问了印度的软件城,然后才去这个国家的首都,他们想探询印度在这个领域成功的奥秘。

  若迈什也警觉地发现,印度领导人在另一方面依然警觉地不愿意给予中国太多。只有极少数的中国公司进驻印度,若迈什关注了少数中的典型例子,比如海尔和华为。即便是单纯的技术的传播依然面临不少障碍。若迈什认为两个国家应该走到一起,利用历史的机遇不应只是加强贸易往来,更应该在意文化交流和人们之间的接触。他说,由于两国人口众多以及近年来高速发展,“最终只有一个现实:下一世纪将以亚洲为引擎,因此认识CHINDIA就变得重要了。”

  本书的优点之一在于:若迈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既对两国各自的国内利益表示适度的关注,同时也对国际政治经济规则的微小差异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但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角度,他都对过于彰显国家自我身份的做法嗤之以鼻。本书也遭受到了评论界的批评。书中收集的文章最初是以报纸专栏的形式出版,主要来自《帕斯卡日报》、《电讯报》和《印度时报》等三大报纸,因此在结集成书时格式并未做任何调整,致使“最近”、“上周”或“下月”等词无上下文可考。每篇文章甚至没有出版日期,让读者很难联想到文中内容的前后背景和发生的年代顺序。从这篇到那篇之间明显缺少连续性。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这本出版于2005年的书却使用2002年或2002年之前的数据,对一本带有未来学性质的书来说,这多少都显得有些过时甚至滑稽。

  作者:PeterGhooi编译:王建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