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震留”:非常时期名词

http://cul.sina.com.cn 2006/03/12 09:25   今晚报

  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改变了我和同届毕业生们的命运,“震留”作为一个新的名词永远定格在我们那一代的脑海里。

  1976年,我从天津56中学高中毕业。家里两个姐姐一个远在新疆工矿,一个在天津工作,这样的家庭条件决定我的毕业去向将是郊区或农场。老师和我母亲看到我身单力薄,恐怕到农村吃亏受气,动员我去工农联盟农场。在我面前也只有这一条路,反正到郊区、到
农场都是广阔天地炼红心,也就听从了老师和母亲的安排,铁心到工农联盟农场“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决心下定,未雨绸缪,先向学校交户口本,表示服从分配,堵死退路,然后准备被褥,购买脸盆、暖瓶等生活用品,单等一声令下,扎根农村,大有作为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7月28日凌晨,一场天崩地裂的大

地震彻底粉碎了我上山下乡的梦想。当时,我在沉睡中猛然间感觉大地颤抖,整个房子在响,接着二弟推我并高喊地震了,就在我以刘翔冲刺的速度下床时,二弟以更快的速度冲出屋门,接着就听到一声巨响,屋门前不到1.5米的房山倒塌下来,弟弟被淹没在杂土瓦砾中。随后我也冲出了门,只感觉头顶有无数的砖头瓦块向我砸来,我双手捂紧头部,感觉手被砸破,血顺着脸颊流下来。定睛找二弟,他正扎在一个墙角,浑身上下都是血。地震唤醒了全院的邻居,大家七手八脚把我们哥俩儿扶到安全的地方,看到我弟弟伤口血流不止,邻居们又催促我们到南开
医院
治伤。

  我既是大地震的亲历者、受害者,也成了这场大地震的“受益者”。至8月初,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来天津视察地震灾情,号召全市人民抗震救灾,救灾需要大批建筑工人。我的命运悄然发生了变化。

  8月20日,同学的联络网通知我到学校去取户口本,这个消息已经告诉我,上山下乡去不成了。8月25日,老师来到我家对我说,像我这样可走可留的都要留城,分配到建筑行业,这叫“震留”。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震留”这个新词儿。9月1日,也就是我20岁生日那天,我到天津市第一房屋修建公司第四工程队报到,正式成为一名建筑工人,加入抗震救灾的主力军,马场道、南市、贵州路、小海地、程林庄都留下我亲手修建的房屋、盖起的大楼。在建筑行业一干就是8年,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抗震救灾,为天津的

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

  我不知道地震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但我了解我所在的单位400多工人中有300多人都是“震留”,他们当时最大的20岁,最小的只有15岁,他们当中有的半路调出,大多数人把一生都献给了建筑行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