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人想出名猪想壮

http://cul.sina.com.cn 2006/03/13 13:25   今晚报

  旧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猪壮了挨刀,一死。人出了名,也一死,烦死。

  电影《甲方乙方》中那位女明星,就是因为出了名烦恼,才千方百计地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平凡、清静,如一株草,自生自灭;如一粒尘,飘哪儿算哪儿。但是,也难。这才
有了后边不惜下降身价,恢复明星生活的故事。

  有名人说,当女人难,当名女人更难,似乎平凡女人,普通女人,生孩子做饭伺候男人的女人“不难”。

  这些都是出了“名”,成了功,有了金钱,有了身价的人的小牢骚。没出名的人会说:不信!这叫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是站着说话腰不疼。

  乡下人说,肥猪哼哼,瘦猪也哼哼;肥猪哼哼挨刀,瘦猪哼哼挨饿。管肥管瘦到头都是一刀,与其饿瘦还不如先撑肥了再说。

  千年百载,总把人和猪连在一起说事儿,不是挖苦人,是在讲一个相同的道理。

  比起名人的烦恼来,未出名的人的烦恼大约要强烈一千倍,甚至一万倍。有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近来媒体纷纷报道,报考电影、戏剧、音乐、美术,以及主持人,表、导演各种可以出名专业的学生,如潮水剧涨。山东、山西等省都是数以万计。据我所知,北京此类学校,每年考试时,仅陪同家长就多及万数。学校附近的农民靠出租“马扎”,就收入不菲。简陋的一个马扎,可以让这些可怜的家长坐上一会儿,以舒连日疲累的身心。

  想出名的人,为市场经济带来巨大商机。如今,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电视台,都为想出名的人提供了机会,或唱或跳或表演绝活;没有这些本事弄个丑态也行,叫做“搞笑”。从青少年到中壮年趋之若鹜。每见落榜者,伤心泪落,真还让人为之同情。要紧的是主持人在这等大赛中,每隔三五分钟,便要提醒观众发送短信。我们这些好热闹的人立马按动手机,把1元钱或0.5元钱,一次次送往电讯部门,媒体与他们如何分成不得而知。只听说每有这类活动,除了观众受累折财,媒体们都赚得盆满钵满。那些大赛中成名者,一登龙门,也便身价百倍,从此又多了一个终于出了名的“名人”。

  想要出名,头上急出角来,也不能说就是坏事,得看用的什么方法。天下无人不知曹雪芹。写了一部《红楼梦》,至今,这部书从出版到研究成了“产业”,养活了中国多少人?多少人借曹雪芹出了名!这项“产业”还得继续下去。可曹雪芹老先生生前寂寞无名,困苦度日,实在令人惋惜。当今人谁愿落个“死后名”,生时只做无名辈。

  市场经济时代:急!快!速!时间就是金钱!谁有耐性“板凳要坐十年冷!”

  我有几位写诗的小朋友,多少年来一直喜欢诗,写了,也筹点钱找人出版了。可惜仍然难入“名人”之列,他们着实烦恼。有一日,一位朋友说他们想了个好法子,可以收到轰动效应。什么法子?待书出版后,召集各新闻媒体,然后现场焚书,以表示他们的愤忧,诗集可以引起社会重视,人亦可以一日成名。朋友们只是说说,尚未付诸实施,但急切出名的心理已可窥一斑。

  更有甚者,已弄出点“出名实践”,出人意表。《信报》2005年12月9日刊登一则消息:一位作者为宣传他的新作先在长沙市五一市民广场裸奔,12月8日又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前裸奔。可惜只裸奔了一分钟就被警察带进了派出所。

  且不说裸奔于道德风化多有所伤,冬九严寒,北京滴水成冰,冷风刺骨,为一本小说要让世人记住,选此下策,伤筋动骨,弄坏身体,会让人多么痛心。反过来一想,这成名之心,逼人上路,何其甚也!总说“人怕出名”,有哪位名人愿意为了摘掉可怕的“名人帽子”,也去裸奔一次!

  名声如金钱,没有够的时候。“万元户”过去就让人眼红,如今百万、千万、亿万富翁随处都能碰见,没听谁说过钱赚够了。名人,有本村名人、本镇名人;县、市、省以及全国,名人的名声如水波层层荡远,依然不够。四川人想扬名“出川”,陕西人想要“东征”进京,山西人则说“过了娘子关,天下不一般”。到了北京,开口便是“国际”、“世界”,目标钉在“诺贝尔”那一块。

  怀才不遇,落魄失名,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的一个痛苦情结。谁不想“一举成名天下知”?谁不想“天下无人不识君”?更不用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了。

  “名”人重要若此,人难免不用些手腕、心计、花样求名,不过“雅”一点,不那么欺世,未必不能成为美谈,为之扬名,增加一份声色。

  唐代诗人陈子昂为取功名,出川入陕,在长安一蹲就是十年,仍然不为人知,于是就动了些心思。有一天他见长安东市有人卖一把古琴,要价极高。里三层外三层的看客只是围观,无人敢买。陈子昂见此,便对随从家仆说,快回去拿钱,我要买这琴。周围的人一看此人肯花千贯重金买琴,都很惊讶。陈子昂说,我就爱听这琴弹的曲子。你们要是也喜欢听,我住在宣阳里,明日备好酒席,欢迎大家都来。第二天,一下子有上百人来到陈氏住宅。席间,陈子昂举起那古琴,“啪”一声在地上摔得粉碎,然后对大家说:“我西蜀陈子昂写了多少诗文,跑到京城来,整天拜访贵人名流,都不被赏识。这把琴不过是工人造的一件乐器,难道就应该那么器重吗?”然后,他把自己的诗文分送给与会的人,于是“一日之内,声华溢都”。

  这是“俗”举,却是为了“雅”事。所以成为美谈,《太平广记》中《独异记》记述了此事,可以为想速求名者作以参考。

  套用一句话唱一声:“问世间名为何物,直让人疯狂如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