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我心中的女神

http://cul.sina.com.cn 2006/03/13 13:25   今晚报

  前些日子我和老公去看他的舅母,一位86岁的老人。一见我们到来喜得她眉开眼笑,从下午聊到晚上,谈了五六个小时仍然是谈兴未减、意犹未尽。

  老人家一辈子生了九个孩子,生活艰难可想而知,困难的时候往往是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吃什么。她娘家是富裕人家,她把娘家陪送的嫁妆都陆续典当出去,给孩子们换了吃的。

  她生性耿直,无论多难她也不去娘家要钱要粮。家虽穷,但她却始终如一地尊重她的丈夫,几十年的老夫妻从未红过脸。光靠舅舅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不了全家,她就毅然走出家门和八个同样命运的姐妹办起了一个街办小厂。冬天,砸开冰窟窿,在河里洗纱布,手冻成了“红萝卜”,像被什么咬了似的难受。

  她们还往返几十里为企业运送硫酸,夏天烈日当头,冬天寒风刺骨,几个姐妹推着小车,身上的衣服被硫酸腐蚀得破破烂烂。可她们却每天说说笑笑。为了孩子为了家,她们心甘情愿,虽然每月只有32块钱的工资。

  舅母有个正骨“拿环”的本领,这是她婆婆的婆婆传授给她的。在传给她医术的同时也传下了规矩,那就是看病不收一分钱。

  六七十年代,她家方圆几十里都知道有个姓回的人家会“拿环”。正在舅母家十分困难的时候,从外地来了一家人,送一个胯骨脱臼的男人来治病。舅母得知他们从天不亮就往城里赶,就先忙着做饭,让这一家人吃饱肚子,她说:“别客气,吃吧,吃饱了才能给你拿环。”多重的病她从来没怵过,这个脱臼的男人经她一整治,手到病除。来的时候担架抬着,回去的时候自己走着。全家人感激不尽,给钱不要;非给钱,还不要。舅母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只行善事不收钱。”这一家人要磕响头来回敬,也被舅母拦下。亲戚们知道了这件事都埋怨她,看病不收钱就可以了还往外搭吃的。孩子们还没饭吃呢!那时候,舅母家太需要钱了。人口多,蒸一锅饽饽,拌一盘腌菜,几个孩子转眼的功夫就吃没了。她家从来不做熟菜,因为没有钱。如果她以“拿环”的本事挣钱养家,那会是一个十分殷实的家庭。但是她宁愿在一个街道小厂当苦力,也不愿违背家规收一分钱。她常说:“发好心做好事,一定有好报。”她的善良和正直是远近闻名的。

  如今的舅母已是四世同堂,子孙后代四十多口。在她的影响和教育下子孙们个个优秀:做官的廉洁奉公、当职员的老老实实、当工人的本本分分、发了家的不傲不慢。儿子、孙女出国,她在家祝福儿孙平安。邻居们都羡慕老人的幸福晚年,白天夜晚,儿女们轮流守护着她。逢年过节,阖家团聚热闹非凡,她那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的笑脸,给子孙后代带来了无限的喜庆和福分。

  老人家不识字,但她却有文化。只有在家做贤妻良母、对外行慈。

  悲喜舍,晚年才会幸福快乐健康长寿,这就是中国最传统的因果相报的民间文化。

  每个家庭的老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也读不完、也读不懂,因为人老了或是与晚辈有了隔膜有了代沟,或是体弱多病无力教诲。像舅母这样86岁高龄依然健谈且思路清晰,为人敦厚而不糊涂,教导后辈人又不乏

幽默风趣的老年人实在太少了。

  离开舅母的时候,我答应她要常来。老人家的这本“书”我要永远虔诚地读下去,她已经是我心目中最值得敬仰的女神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