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赤桑镇》之吴妙贞

http://cul.sina.com.cn 2006/03/18 10:44   今晚报

  《赤桑镇》在许多戏迷眼中,必是出传统戏目,其实严格讲它是一出解放后改编的历史剧。经两位戏剧大师裘盛戎与李多奎的艺术创造,成为精品。嗣后,多位花脸与老旦演员合作演出,深受群众喜爱。

  包拯幼年失怙,由嫂娘吴妙贞抚养,叔嫂情深。包拯赴陈州济赈,闻知侄儿包勉在任萧山县令时贪赃受贿,遂按律将其铡死(此剧前折即为《铡包勉》,也常上演)。吴妙贞
闻得儿子凶信后,赶至赤桑镇,大骂包拯忘恩负义。包拯以义理劝导,终使吴氏感悟。上述剧情,纯属民间戏剧虚构。据《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北宋庐州合肥人,曾任龙图阁直学士等职务,为人刚直,不畏强暴,执法严峻。然而,如《赤桑镇》等剧剧情,实在是与史不符。所谓包拯幼年被父母抛弃,由嫂娘吴妙贞抱养,做官后铡死包勉等,均于史无据。实际情况是,包拯中进士后,其父母尚健在,而且他极为孝顺。看戏从来不必细究真实与否,只管由剧情演绎,随之悲欢离合即可。

  人们听《赤桑镇》,往往容易赞颂包拯的铁面无私,尤其是在当前的反腐倡廉大气候下,更是如此。其实剧中的吴妙贞形象同样光彩照人。吴氏初闻儿子死于包拯铜铡之下,惊愤交加,“怪包拯全不顾叔侄情面……去找那负义人报仇伸冤”。她责骂包拯,完全是出于一个老年人的爱子心切和失子心悲。这应该说是人之常情。是她承担了对小叔包拯和亲子包勉的幼年教养,供他们念书成长。可惜的是,一样的教育模式,既培养了包拯这样的贤才,也造就了包勉这样的废料。两个人的不同人生道路,可能是面对后天的污浊官场环境态度迥异使然。但吴妙贞毕竟是吴妙贞,她没有固执己见,执迷不悟。而是在听得包拯大义凛然的叙述后,终于理解了包拯的良苦用心:“恨我儿他不该贪赃罔上,按律条铡包勉理所应当”。一个用义理战胜亲情的高大母亲形象就此立起。

  现今的母亲们,在面临自己的儿子有包勉这样境遇时,有多少能像吴妙贞这样呢?恐怕很不容易。她可能首先想的是如何为儿子“托门子”,当得知由自己的近亲执法时,必定喜出望外———儿子肯定有救了!如果执法的近亲大义灭亲,她会一辈子不再与这位近亲来往,永远永远。学习一下吴妙贞吧,在反腐倡廉的新时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