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虽是悲剧但很雅 王冠丽创排“很文化”的《刘兰芝》

http://cul.sina.com.cn 2006/03/19 00:50   北京娱乐信报

  说实话,评剧白派第四代传人王冠丽真不像演员,不善言谈也不喜欢表现自己。《刘兰芝》建组会结束时,跟着王冠丽边走边聊进了后台。直到一位演员跟王冠丽打招呼,问她来后台找谁,我们才意识到走错了道。作为白派团团长的王冠丽坦言,自己的组织能力不强,也不善于去指挥别人,幸好手下的干将分担了很多工作,而她能做到的就是管理好自己,做一个自觉的演员。

  

  说起正在热排中的新编评剧《刘兰芝》,不善言谈的王冠丽腼腆地打开了话匣子,就像说起工作中的一位好搭档,赞不绝口。这是她到中国评剧院以后排演的第一出新编戏,慎重的她前后策划了一年多的时间。每当有人劝她早点搞出自己的剧目,她都只是一笑带过。王冠丽说:“早熟的苹果未必甜,我对自己的情况心知肚明,现在才是收获的最好季节。”

  新《刘兰芝》虽是悲剧但很雅

  记者(以下简称记):《刘兰芝》是评剧《锯碗钉》的原班人马吗?似乎两个故事讲的都是婆婆虐待儿媳,会不会给人雷同感?

  王冠丽(以下简称王):是原班人马,也的确讲的都是婆婆虐待儿媳的故事。但《锯碗钉》演的是近代的故事,展示的是北京旗人的风俗;而《刘兰芝》是古代的故事,揭示的是整个封建制度。从人物上来看,《锯碗钉》里的丁氏和《刘兰芝》里的焦母也是不一样的。丁氏是小人乍富,是个本质非常不好的女人;而焦母多年寡居带着儿子生活,当她认为漂亮的儿媳妇把儿子的心抢走了时,便有了一种失落感,于是便迁怒于儿媳妇。

  记:在新版《刘兰芝》里,你仍采用传统的悲苦形象来塑造刘兰芝吗?

  王:新版《刘兰芝》仍是一出悲剧,但我想搞出的是很雅的悲剧。首先,我对焦、刘两个家庭进行了分析。焦家的状况一般,焦仲卿就是个府衙里的小吏,母子相依为命,家境并不是很富裕;而刘兰芝的娘家家境应该是比较好的,因为她从小就学礼仪、读诗书,能这样培养一个女孩子的家庭,应该是比较富裕的。在这样两个家庭环境中生活了多年的人,习惯和习性肯定是有不小的差别的,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这种生活习惯的不同,不也会造成种种矛盾吗?更何况是在那样一个社会制度里,儿媳妇在家庭里是没有任何地位和权利的。所以对这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我要表现出她有着足够的容忍度,要很文雅。所以说,我们这出新《刘兰芝》,跟《锯碗钉》、《秦香莲》那样的悲剧是不一样的。

  引进了《汉乐府》串场

  记:这出新《刘兰芝》的特点是什么?

  王:这出戏要突出的就是白派,尤其在演唱上要体现白派的魅力。

  记:与传统戏《刘兰芝》相比有哪些不同?

  王:《刘兰芝》这出戏过去京剧、评剧都有,很容易让人觉得我们这是出传统剧目。所以我们要有较大的改变,要有所创新。我们这出戏的编剧是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由于俊海导演。这个本子原本是给京剧写的,后来改成了评剧本,又引进了《汉乐府》作为伴唱、合唱,在换幕时起到衔接的作用。这样一来,增加了整部戏的文学底蕴,又解决了传统的演出方式中每场之间不够连贯的问题。

  记:作用明显吗?

  王:很明显。比如一开场的序幕,刘兰芝在织布,而伴唱就是“十三学织布,十四学裁衣……”一下子就把观众引入到那个环境之中,然后才开始正戏。

  记:为什么要选择古典诗词来为这出戏串场呢?现在各个剧种的新编戏里采用的串场形式很多呀?

  王:我觉得《汉乐府》流传了2000多年了,特别是《孔雀东南飞》,学过古典文学的人都知道,所以把《汉乐府》引进来,一方面是文学性很强,另一方面大家也非常熟悉,效果会比新创作的更好,更容易让观众进入到剧中的时代,更容易将情感迅速地融入到剧中。

  增加旦角[反调]成重头戏

  记:这个本子从京剧改成评剧变动多吗?

  王:因为这个本子的唱词原先更富于京剧的色彩,所以我们做了一些调整。京剧的演唱风格和评剧的演唱风格是不一样的,评剧唱词比较多,同样是八句,京剧就算比较大的唱段了,而在评剧里就会觉得少,行话叫没伸开腰。所以我们增加了很多的[反调],在这出戏里旦角的[反调]是重头中的重头。

  

  王冠丽饰玲儿、刘军饰玲儿父演《锯碗钉》。

  八旬花砚茹再傍晚辈

  记:老艺术家花砚茹在《锯碗钉》里演那个恶婆婆,真是为那出戏大大增色。在新《刘兰芝》里谁来演焦母呢?焦仲卿谁来扮演?

  王:我们还是请花砚茹老师来演这个婆婆。花老师过去就演过这个婆婆,她教学员班的时候,就演婆婆。这次请她出山,肯定能为我们这出戏添很多彩。饰演焦仲卿的是刘军,他的戏也是很有味道的。

  记:你不担心花老师会在台上压了你的戏吗?

  王:在表演方面肯定会压的,但这也是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呀。如果没有这样好的老师来提携,艺术上就没法提高。为了能和花老师的表演在一个层面上,我就要多下工夫,尽快提高,这不是件好事吗?

  记:花老师都这么大的年岁了,你还能把她请出来,不容易吧?

  王:花老师非常热爱评剧事业,而且特别愿意提携后人,希望我们能接过他们的班。她都80岁高龄了,仍然很热心地扶持我们年轻演员。所以,跟她老人家一说,马上就同意了。

  见小白玉霜照片大吃一惊

  记:你是怎么喜欢上白派的?

  王:我15岁从戏校毕业分配到天津评剧院,起初我学习的是爱(莲君)派,真正喜欢上白派是在1987年。当时的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到天津评剧院视察,当他得知天津评剧院没有人专工白派,就对院领导讲:白派那么有群众基础,一定要有人继承。当时我的条件比较接近白派,就入选了。有意思的是,很多老戏迷都说我长得很像小白玉霜,可小白玉霜的图像资料极少,我一直没有看到过。我好奇心极强,所以想一定要找到照片和录像,看看自己到底像不像?有一天我在资料库里发现了几张小白玉霜珍贵的图片资料,当时真是大吃了一惊:真是太像了!

  我一直很喜欢悲苦的角色

  记:为什么你的戏都是苦苦的感觉?

  王:我特别喜欢演这些悲苦的角色,我学的第一出戏就是苦戏。我常常觉得,那些悲苦、善良的人很容易打动我,我演起来很投入。

  记:现在白派的观众情况怎么样?

  王:应该说还不错。我经常去戏迷聚集的地方跟他们联欢,他们也常常令我感动。

  记:什么样的事让你感动?

  王:我记得有一回我感冒咳嗽了,白派戏迷就给我送来一个水杯,还劝我尽量少唱,先把病养好,别伤了嗓子。虽然事情很小,但我却一直牢牢地记着那一幕。

  白派在北京最有观众缘

  记:你从天津来到北京以后,在事业上顺利吗?

  王:1997年10月,我被借调到中国评剧院二团参加小白玉霜的音配像工作。来到这里以后,我感到如鱼得水。中国评剧院是小白玉霜生前工作的地方,我的师父刘萍老师也在中国评剧院,北京又有大批的白派迷,所以我就留在了北京。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先后完成了《秦香莲》、《闹严府》、《杜十娘》、《金沙江畔》等9出白派名剧的音配像,也结识了一大批白派评剧迷。

  记:你认为白派今后的市场前景怎么样?

  王:白派戏现在还是很受欢迎的,我觉得现在的势头不错。所以我想趁此机会多排一些白派的剧目。平时周末,我们团也会去评剧迷扎堆的地方,教教他们喜欢听的唱段。我一直认为,只要有好的剧目,有过硬的功夫,就能够赢得观众,就不愁没有市场,白派在北京最有观众缘。

  要把新《刘兰芝》送进大学

  记:这出戏排出来以后是怎么安排的?

  王:这出戏大概能在4月20日左右立起来,然后马上就公演。我们还打算把这出戏带进校园,比如像清华大学等高校。因为这些高校更倾向于有文化底蕴的戏,他们曾经反映,对评剧不是太了解。所以,如果是有文化底蕴的剧目,大学生们接受得会更快些。接下来,我们还打算带着这出戏去河北、天津、上海等地演出。

  信报记者 唐雪薇/文 焦爱民/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