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曾想当工程师 杨延文——“逼”出来的中西合璧画家

http://cul.sina.com.cn 2006/03/19 01:00   北京娱乐信报

  今天起至3月30日,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山水有情——杨延文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著名画家杨延文时隔20年后第二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也是画家艺术生涯中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水墨画展。

  杨延文原师从吴冠中学习油画。上世纪80年代,他毅然放弃油画创作,改画中国画,开创了山水人物画的新风格,开始了中国画的创作道路。2005年荣宝秋拍其作品《
江浸月》,创造了个人最高价165万元。近日,记者对杨延文先生进行了一番深入采访,交谈中,健谈的杨先生不仅对时下热点新闻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嘴中还不时冒出网络、IT等新词汇,让人忘记了他67岁的年龄。

  

  杨延文相信自己的画会让年轻人喜欢。信报记者 毛千/摄

  【理想】

  年轻时想当工程师

  杨延文现任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是当代中国画坛中公认成就卓著的代表画家之一。他向记者坦言,自己年轻时的理想是当工程师或作家,走上专业画家道路完全是被中学老师“逼”着开始的。“中学时我学习很好,是北京市三好学生,数理化成绩优秀,学业没有什么负担,课余时间无处打发,就去学校附近的永定河边写生。美术老师看到我画的画,觉得我有天赋,于是‘逼’着我向艺术方向发展。”可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家里人包括他自己都没觉得学艺术是“正道”,后来杨延文考上了提前录取的北京艺术学院预科班,一学就是7年,他这才反应过来,这辈子大概都要和画画打交道了。

  【作品】

  有信心受年轻人喜欢

  今天开展的“山水有情——杨延文作品展”共展出杨延文先生以山水为题材的水墨精品70幅。杨延文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20年前为他这样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画家举办展览是对他的鼓励和关爱。时隔20年,杨延文先生度过了创作的摸索期,进入成熟期,展出的这些作品中,他选择的几乎都是进入21世纪这5年来的新作。“我今年67岁,生命在一天一天减少,和其他老年人一样都习惯去回顾这一生的经历,怀旧和回顾成为画展的主题。但是我很有信心,我的作品可以吸引年轻人,因为我能跟上时代的脉搏。”

  据了解,杨延文作品近几年在拍卖会上的成交率在90%以上,其中一些专门收藏他作品的收藏家只有30多岁。

  在记者看来,杨先生的作品节奏明快,看起来并不沉闷,每幅作品题材都不重复。这与他永远追求新鲜事物的心态有关。有了绝佳的心态,从不失眠,总是一觉到天明。游泳、打高尔夫、参加社会活动、带学生……什么都不耽误。早上开着车到高尔夫球练习场,挥几百杆,累了,回家画画。当他关起门来,谁也无法找到他,专心、忘我地画画。对他来说,每天画画的最佳状态就是两小时。

  杨延文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任何知识领域都不却步。他告诉记者,几年前当网络还是个新生事物时,他去一个拍卖公司成立仪式上讲话,他就讲,希望中国的绘画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和西方的绘画作品平起平坐,站在时代的网络列车上,通向大洋彼岸。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惊讶,没想到他会对网络这么熟悉。在画香港维多利亚港华灯初上的夜色那幅画时,用了《东方之珠》的歌词:“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夹道》墨彩 2000年

  【自创】

  山水人物画题材

  杨延文最擅长山水题材,记者看他的画却总是一眼被画面中一两个色彩明快、灵动的人物所吸引。人物与宏大、优美的风景融为一体,形成一种“人是山中景”的意境,生活情趣跃然纸上。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喜欢画一些有沧桑感的老城门、老城墙等老的题材,但不愿拘泥于传统山水风景画的画法,即使有人物,人也不能夺景。于是用全部心血自创了一种独立于山水画和人物画之外的山水人物画。例如他画贵州的老城门,整个画面用浓墨表现饱经风霜的城门,在门洞内一对身着红色衣服的青年恋人吹着当地传统乐器笙,城门边上一个老妇人手里拎着菜篮沿着台阶拾阶而上。历史的沧桑和生活的情境完美地融合。《老城墙》同样画的是古城,画里虽然没人,但是城头上的几盆仙人掌却是附近居民摆的,几点翠绿表述人们的生活感受。

  杨延文认为,山水人物的组合更加符合东方文化境界的抒发。这个绘画品种在将来发展会很快。人们绝对不会满足纯粹的山水,也绝对不愿意看说教式的单纯人物表达。

  

  《村妞妞》 2005年

  【特色】

  中西合璧创巅峰

  上大学时学的是油画,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杨延文却毅然改画中国画。他说油画和中国画的区别,只是工具变了、材质变了,但艺术是相通的。其实早在上大学期间,杨延文已经开始尝试用油画的技巧来画中国画,可那时却是迫不得已。“画油画的画布比较贵,那时条件艰苦,而除了课堂上学校可以提供外,自己买不起。课余想练习只好用普通白纸。”后来在画了20年油画后,杨延文发现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越达·芬奇等西方艺术大师创造的巅峰。他坦言,他的性格使他做事就得拔尖儿。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而自己对诗词、历史、书法都具有一定修养,使他对驾驭中国画很有信心。

  和杨延文一样转向中国画的画家不在少数,而像他一样成功的就凤毛麟角,杨延文的观点是选择比用功更重要。他并没有完全抛弃油画功底从头学起,而是将油画技巧、国画的意境融为一体,不露痕迹。数十年的油画的功底就像掌握了一门外语,中国人既会中文又会英文,把东西方两种语汇加在一起,大大加强了他的创造力。“实际上我是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来抒发对时代的理解,而这种中西结合的方式更舒展,更能体现东方文化的情调。”

  1983年,他创作的山水画《江村疏雨》一举在意大利曼齐亚诺国际美展上夺魁,就是中西画结合的成功典范。他常以文化的视角来观景、取景、现景。他的江南水乡系列,如《枫桥夜泊》、《燕子声声里》等,画中的古桥、小镇、水巷、小舟……更能使人触物生情,诗兴勃发。这些画像散文诗一样,散发着浓郁的东方情调和东方文化气息,而画面结构、色彩的运用还是油画的原理。

  信报记者 张然/文 毛千/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