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者自识 | ||
---|---|---|
http://cul.sina.com.cn 2006/03/24 10:04 今晚报 | ||
昔读黑格尔的哲学笔记,感触颇多。其中有一句话,摘记到我80年代初的文学手记上,这句话就是:“要认识你自己。”通过多年的文学实践,我认知“自识”对著文从艺的重要。其实黑格尔这句话,演绎成中国的古训,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 人每天都要洗脸照镜子,对自己的模样是一清二楚的,镜子里的自我是奶油小生的坯子,还是阳刚硬汉的肖像,自己是有个粗略认知的,但这并不等于人就具有了自识能力。 爱因斯坦总结出来成功者的公式是:天赋+努力+艰苦奋斗。一部文艺作品(包括影视)的成功,除了“爱翁”提出的三个因素之外,怕是还与个人生活阅历、感情好恶、内在气质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因为艺术是理性与感性两极交融的产品,在某种意义上讲,感性思维是正极,理性常常退位于“负”的地位,没有掀起内心感情波澜的创作,成功的系数往往会低到近乎于零。文艺自身的规律之一,就是无限中蕴藏着局限。人,特别是文苑中人,常常浸沉于梦幻之中。文艺离开梦幻,就死了灵气;可是梦幻并不意味着任何虫蛹都能变成飞蛾。庄周的化蝶飞天只是一个童话,将其延伸到艺术中来,那也许是将梦呓当作了现实。倘若缺乏自识,奶油小生硬是扮演硬汉,市井人物硬要扮演权谋,结果是贻笑大方。 其实,任何文艺家,不管你是多么大的天才,在十八般兵器中,也只能擅长一两种;无论在文学领域和艺术领域,也只能各领风骚于一隅,而不能虎踞龙盘于整个艺坛。常见有缺乏自识的同行,自不量力地尝试着艺术的全方位出击。他们的勇气可歌可泣,但多以失败而终结。这就是智者自识的深层意义。昔日,曾与乡友姜文相聚,他说艺术无限人有限,他量体裁衣,只出演与自己气质近似的电影角色。我认为在艺坛上,这是属于“睿者自识”的一例。 文学亦无例外,不管你是写实作家还是前卫作家,在文学四季中,皆属春兰秋菊一时之秀。彼此之间取长补短,是积极进取的上策;但是如果有不自识者,想表演一下时令交换,那往往是花非花雨非雨的人间“四不像”,而使人啼笑皆非。在世界文学史上,倒是出现过个别的例外,比如俄国写下过批判现实主义的讽世长篇《死魂灵》的果戈里,在他的笔锋下,也曾出现过一反自我的浪漫主义中篇《塔拉斯·布尔巴》,那是文学罕见的例外。巴金就是巴金,老舍就是老舍,沈从文就是沈从文,孙犁就是孙犁,谁也不能代替谁。文学的风格也因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各自的艺术局限,而在艺术上自我定位。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才能汇成文艺的璀璨星河。文艺无“满汉全席”,更无十八般兵器皆能的神仙———神话中的孙悟空再有本事,也只会使用他大闹龙宫时得到的定海神针,何况人乎?八仙过海,各显各的神通———这也许不是任何从艺者都能悟知的艺术律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