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戏曲经纪人成抢手香饽饽 薪金肯定比主演高得多

http://cul.sina.com.cn 2006/03/26 04:40   北京娱乐信报

  院团、公司都在为打开中国戏曲的国际市场猎人才

  要懂戏,还要懂戏曲市场,更要懂国内外演出市场的法律法规……3月19日,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的今年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来自全国的各家戏曲院团已经不满足只“挖”些舞台上的好苗子了,许多来挑人才的院团领导都在搜寻自己未来的国际公司“CEO”。这种戏曲的复合型人才如今已开始成了极为抢手的“香饽饽”。

  买方市场

  大都憋着猎到戏曲经纪人人才

  “演员固然很重要,不过戏曲也在面临着如何打开市场的问题,我们应该在这方面有着先见之明。”前来“猎头”的青岛京剧院院长吴平向记者表示。他说,找到这种戏曲复合型人才和具有优秀潜质的戏曲经纪人人才,才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那将是最大的收获。

  记者了解到,虽然各个展位的招聘广告上并没有明确要招戏曲经纪人,但是一半以上参加招聘的戏曲单位都表示,希望能以高薪招聘到这种戏曲复合型人才。北京绿洲文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晓光告诉记者:“没有在岗位上直接写明招聘戏曲经纪人,是因为大家都是圈里人,很明白这种人才现在寥寥无几,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基本上还不能胜任这项艰巨的任务。招聘中不招摇是不希望造成市场上出现戏曲经纪人的假繁荣现象。”

  

  陈道明随其经纪人王京花为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学生授课戏曲复合人才已成为最大缺口

  究竟什么样的岗位才算是戏曲界的复合型人才呢?记者了解到,京剧翻译、戏曲经纪人、戏曲营销人才等等都是目前各院团或文化公司的“猎物”。院团在拿出高薪的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一家文化公司对戏曲经纪人的要求是,要熟悉戏曲市场的运作,要懂得国内外演出市场的法律法规。而另一家文化公司对戏曲翻译的要求是,必须要精通英语,同时要懂戏曲。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表示,随着戏曲在国际上的交流和商演越来越多,对具有国际从业背景、熟知国内国际市场、能娴熟进行国际交流的高级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引进国际智力的渠道仍十分有限。同时,对定向专业培养这些方面人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吴平说:“戏曲要形成一种文化产业,就必须和国际演出市场接轨,京剧早年的‘经励科’那套和计划经济时代的‘演出处’那套都已经过时了,也不具备现代演出产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戏曲演出经纪公司和戏曲经纪人对戏曲市场的形成、拓展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了。”

  薪金肯定比主演高得多

  对人才的“含金量”要求如此之高,那么薪水能有多少呢?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各戏曲院团还没有单独聘任“戏曲经纪人”,而是设立演出中心,根据签下的演出合同分得相应的提成。而张火丁、茅威涛等率先成立的个人工作室,在演出旺季时,经纪人的收入比主演还要高很多。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名誉院长孙毓敏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去国外演出的时候,多一半的收入都被翻译和国外公司赚走了,演员其实拿到的并不多。不过没有办法,在中国很难找到推动戏曲的国际性人才。”想在招聘会上猎到人才的院团长和公司老总们大部分都表示,只要是人才,一定付高薪,“这是战略需求,不能只看眼前。我们的条件是,先签一年合同,算是试用吧,收入肯定比主演要高得多。同时注明,达到约定指标就续签长期高薪合同,第一年的奖金规定也会写进合同里。”在记者的多方“套问”下,一位院长泄露出了他们招聘待遇的“底牌”。

  

  外籍老师Mrs.Bridget在学习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卖方市场

  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录取比例10:1

  据了解,为了弥补市场上的这块空缺,中国戏曲学院在6年前就开设了国际文化交流专业,虽然现在这个专业越来越热,报名的人每年都在以两三倍的数量增长,但是因为门槛过高,真正能考进这个专业的只有1/10。

  谈及办这一专业的初衷,中国戏曲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副院长于建刚表示,一是为了弥补这块市场的空白,培养现代的文化经纪人队伍;二是学校教改的需要。他说,虽然其他领域,如房地产业、证券业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经纪人都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戏曲市场经纪人却一直不够规范。很多与文化只沾一点边儿,甚至完全不沾边,只靠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都干起了这一行,可这些人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随着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的文化经纪人也要加入到国际交流环境中,过去国内的一些游戏规则在国际演出市场中大多不能适用。另一方面,作为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中国戏曲学院过去强调继承较多,强调发展较少,虽然也经常组团出国访问,但对外宣传工作显得表面化,还没有达到学术的高度。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缺乏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人才。现有很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要么是学外语出身,不懂戏曲艺术;要么是搞戏曲出身,外语又不过关。而此次中国戏曲学院招收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本科生,就是想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单一培养,忽视外向型人才的弊端,为中国戏曲走向国际市场培养出高水平的经纪人。

  专业课程很杂,分成四大类

  于建刚强调,该校自6年前开设这个专业以来,一直在广泛征求对这个专业的课程建议,总体思想是给这些学生开的课要杂,要培养这些学生全方位、立体化的知识结构。据于建刚介绍,该专业的课程由四大部分组成。一是中国文学方面,学生们要系统学习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艺术史、美学史等,掌握这些内容,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可以触类旁通。二是外语方面,要求学生毕业后能达到独立谈判、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此,学院要求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就要达到国家认可的外语水平;大学三四年级还要学习专业外语和第二外语。三是专业特长方面,入学考试时就有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全都要学习书画、京剧表演、民乐鉴赏等。第四类是在外事工作中会遇到的法律法规以及外交礼仪等内容。由于培养对外文化交流经纪人在中国尚属新鲜事物,还没有成型的教材和教师,对此,于建刚表示,像前三类课程的教学,中国戏曲学院靠现有力量就可以承担,至于第四类课程,学院主要靠聘请驻外参赞等专家前来授课。于建刚还告诉记者,从2002年起,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已招收了第一批硕士研究生。

  

  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学生在与法语老师交流戏曲英语两门抱最难

  包宏伟是2002年毛遂自荐成为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专业英语老师的,今年29岁的他在接受采访时一直谦虚地说:“我感觉自己很惭愧,因为在教这个专业课之前没有看过一出完整的戏曲。”如今,身处这个戏曲氛围极其浓郁的大学里,他仍在尽量地弥补着戏曲专业知识的缺失。他说:“全国戏曲类英汉对译的书不超过10本,这个数字足以说明现在从事戏曲、英语两门抱的人很少。因为戏曲的很多名词非常不好翻译,比如像服饰中的靠、翎子都不是很容易翻译准确的。而戏曲的唱词,尤其是昆曲的唱词几乎都是古汉语,我们得先从古汉语翻译成近代汉语,再翻译成英语,同时还得把中国古代文学的韵味翻译出来,所以难度相当大。”

  包宏伟告诉记者:“现在学院每次来外宾参观都是由我来翻译,外宾经常会提出些演员为什么要捏着嗓子唱之类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所以,我现在在上课的时候,也经常会有意识地拿些问题或京剧唱词让同学们来回答或翻译,看谁回答得好、翻译得最好。这样,既培养了同学们翻译戏曲唱词的兴趣,又强化了他们对戏曲的了解和理解。”

  

  中国戏曲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渠岩告诉记者:“根据我们目前的不完全统计,一共有400多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招聘会,吸引了30多个用人单位。除了表演人才外,艺术管理、文化经纪人这样的岗位需求量十分突出。国际艺术交流专业的近30多位同学都递交了简历,但是是否与应聘单位有了意向,还不太好说。”

  记者追问了一些来参加这次招聘会的院团长,中国戏曲学院国际艺术交流专业的这批学生中有没有他们相中了的,但他们都是含糊其辞地回答,“还不错。”“有的还行。”“还要再了解了解。”“双向选择嘛,还在谈,不好说。”但可以看得出来,来招聘的单位都很注意这批学生的情况,其中不乏动了心的。

  信报记者唐雪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