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抑郁症

http://cul.sina.com.cn 2006/03/26 09:04   今晚报

  那天上午,正忙得眼花,忽然接到友人电话:“女作家某某,认识吗?”

  我一头雾水:“啊?名字好像听说过……不认识!”

  友人说:“自杀了,跳楼,抑郁症。”

  我愣了一下,有些诧异,但并不震动。自从去年春天同学春蕾忽然消失之后,就不容易再有什么事情让我震动了。但毕竟是一个生命,毕竟是一出惨剧,毕竟都是写字的人,所以心里还是不由自主地泛起了涟漪,我在电话里追问:“怎么了?不在了吗?”

  友人道:“报上说是去年的事,幸亏遮雨棚救了她,没有生命危险。”

  友人又道:“一看到报道我就想起你,赶紧给你打电话。你们写作的人怎么了?可真得当心啊……”

  挂了电话,当即上网搜索,同时打开了当天的报纸。渐渐弄明白是去年下半年的事,这位女作家因为抑郁症发作不能自拔,痛不欲生地从北京的住所跳了下去。四楼的窗口,按理说也是一个致命的高度了,好在命不该绝,下落时被遮雨棚拦挡,最终虽然受伤,但没有生命危险。另一位女作家朱文颖对自杀一事并不感到吃惊,因为她觉得一些作家有心理问题,自己也不例外。但朱文颖同时也表示,作为上世纪70年代作家,自己已经较为顺利地完成了“转轨”,生活上开始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写作上开始心态平和、面对现实。如果还在原来相对自我的路上行走,就容易失衡、失重……

  我觉得朱文颖的点评是准确的,而且正好点中了抑郁症的穴位。作家是一个感受能力超强的群体,没有哪个作家是不敏感、不自我的,否则他根本不可能对生活感同身受,更不可能艺术地再现生活。但自我到什么程度?却是一个病与非病的分水岭。友人之所以打电话提醒我,显然因为我也写作,也一样神经脆弱。但不同的是,我除了读书写作,每天的大量时间还要办报纸、带孩子,经常忙得没精力抱怨。而且我还基本属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类型,我知道和动辄成为煤窑冤鬼之类的人相比,自己的小恩小怨、小喜小悲实在算不得什么,与其自期自艾地挥泪叹息,还不如资助一个失学儿童,调查一桩消费投诉……曾几何时,我一直盼望能以写作为生,享受一个作家应该有的自由自在。可因为缺乏勇气,因为有着太多的牵挂和不舍,自由被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埋藏在心灵深处。现在想来,也许正是这种缺乏勇气挽救了我。

  这一两年来,我对抑郁症已经越来越不陌生。我眼看着身边不少熟人因抑郁症而病休回家。他们虽然未必都是作家,但显然都是易感的、郁闷的,或多或少还都有些自恋。罹患抑郁症也许有各种各样外界的原因,但无论如何还有个自我抗拒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自己不倒下,别人是不可能把你打倒的。所以,怎样面对自我?怎样呵护自我?已经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重大课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