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谢绝宴请”的新闻隐喻

http://cul.sina.com.cn 2006/04/10 11:09   今晚报

  新华社有一条消息让我哑口无言。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审计署机关业务司、各派出机构和已实行外勤经费自理的地方审计机关共拒绝被审计单位宴请13054次,拒收礼品、纪念品3551件,拒收现金、有价证券及支付凭证等160万元,谢绝旅游、娱乐等活动6280次。

  根据这个统计,记者最后得出结论:“去年,各级审计机关严格执行审计纪律,逐
步完善审计外勤经费自理等制度,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社会形象不断提升。”我并不否认审计部门的良好形象,在李金华审计长的领导下,这两年来“审计风暴”搞得热火朝天,着实暖了老百姓的心。可是这个新闻,我确实没觉得有令人高兴的地方。审计部门谢绝了那么多的“好处”,这同时也意味着有比这更多的单位或个人在行贿。审计机关的“廉洁形象”,也衬托了有那么多的单位和个人不“廉洁”。

  对于这一连串数字,更重要的是,缺少可对比性。诚如有网友所言,

审计部门拒绝了这么多“宴请”、“礼品”和金钱,有没有、有多少没拒绝呢?

  此外,“谢绝宴请1.3万余次”,还是一个颇值得玩味的新闻。这个新闻格式首先就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说,在报纸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检察长拒绝受贿了,某某法官把受贿金额如数上交了,某某把行贿者拒之门外了。按理说,不

贪污受贿本是官员的道德底线,可是,对这种“道德底线”的歌功颂德,是不是也意味着这种“道德底线”如今也沦落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审计机关“不受贿”成了新闻,难道审计机关受贿反而不是新闻?

  近日,我也看到这么一篇报道,说的是浙江某小学,“校长嫁女儿,全校停课”。既然“谢绝宴请1.3万余次”能够成为一条新闻,是不是“校长嫁女儿,全校没停课”也是一条新闻呢?我们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然而,当“狗咬人”这种本是常理的事,也堂而皇之成了新闻,这是不是一种新闻的异化呢?

  当社会的腐败现象有所增多以后,“廉洁”和“抵制诱惑”就成了新闻的“稀有资源”。事实上,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比如说,某某检察机关在某某年度,立案?菖?菖?菖?菖件,结案?菖?菖?菖件,其中又有涉及县处级干部?菖?菖名,最后还来一句“继续保持了在全省的领先地位”。这样的报道看多了,不免令人产生错觉。难道,反腐败的成果,是以抓了多少人,处理了多少人,枪毙了多少人来衡量吗?若说“谢绝宴请1.3万余次”说明了审计部门的反腐“成果喜人”,不如说这样的成果更令人揪心。

  同样,评价一个部门的“廉洁”度,难道是以“谢绝宴请XX万次”来衡量吗?对于这种“谢绝宴请XXX次”,其实,我们更应该“不以为荣、应以为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