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邮票款式频频变脸到几时

http://cul.sina.com.cn 2006/04/13 11:19   新华网

  从使用角度看,邮票就是由国家邮政部门发行及出售,作为交付邮资的凭证。由邮票延伸至小型张,则是邮票款式的原始性变脸。

  小型张 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首枚小型张问世,即1956年元旦推出的“中国古代科学家(1)”,有趣的是,这组4枚套的小型张,基本就是放大的4枚邮票图稿,除了一个“大”字,没有任何特色。这种没有新意的变脸,集邮者自然无法接受。时至今日,它在市场的
表现依旧平平。精品小型张的推出集中在上世纪60年代,如《牡丹》、《梅兰芳》等。但发行之初,由于面值太高,远远超出集邮者经济承受能力,因而问津者寥寥。1984年前后,集邮观念发生变化,《奔马》、《拱桥》、《从小爱科学》等精品才在市场确定价格地位。但到上世纪90年代,小型张又被发售方当作生财工具,不仅盲目扩大发行量,还非理性高面值设置,最终曲“高”和寡,沦落为市场鄙夷的打折一族。

  “无齿”型张 1995年,决策层为改变邮市低迷现状,开发出一系列类似于“强心针”的短腿新品种,媒体通称为救市“三把火”。这之中,《桂花》无齿小型张是佼佼者。无齿形式其实是老树新枝,前期已经有《梅兰芳》、《金丝猴》等5套无齿邮票问世。但小型张也采用无齿形式,《桂花》无齿是第一枚。《桂花》无齿小型张也是了得,在后来的大行情中,市场价最高曾越过千元。继《桂花》无齿后,发行方又开发出新款“无齿宝鼎”,但市场认同率较低,效果大不如前。

  “加字”系列 接“无齿”款式而来的,是极具创新精神的“加字”系列。“加字”是新中国最早也最具代表性的炒作品种,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市场就热炒过《长城》和《山茶花》加字小型张。1995年,中国集邮总公司推出加字小型张(PJZ)系列,龙头品种是PJZ1“龙门加字”。这款变脸新品种,问世后又呼风唤雨,的确有引领行情向上的作用。但接下来的几年,新款“加字”频频而出,集邮者味口大倒,PJZ也因此沦为垃圾邮品。

  “三联体” 另一款发售方极为得意的变脸,叫“三联体”,先后推出的邮品有“

申奥成功”、“世界杯”以及“航天神五”小本票等。三联体集大陆、香港、澳门三地邮票为一身,面值涉及人民币、港元、澳元三个币种。由于三者不能自由兑换,作为邮资凭证,邮票也无法自由进入
邮政
流通领域。不仅仅如此,“三联体”售价更高得吓人,“申奥成功”售价人民币80元,“世界杯”售价人民币20元,远远超出了邮票面值本身。由于邮资凭证的基本属性不能保证,“三联体”在市场闹腾了一阵之后,也就偃旗息鼓,再没有了声息。

  个性化邮票 被认为是邮票发行全新尝试的个性化邮票小版,形成之初,由于具有独特的与买方互动的色彩,因此效果不错,也得到集邮者和投资者的认可。其中“如意”作为旗帜性品种,最高时曾上行到50元附近。随后推出的“鲜花”稍弱一些,但巅峰时也突破了30元。可惜后续品种发行节奏过快,失去了新鲜性。目前这些变脸款式,多维持在面值上方。

  叠色样张 2003年亚洲邮展期间推出售价10元的“叠色样张”,是另一变脸款式。何为“叠色”,就是通过4祯邮票试印样张,分别展示照相凹版邮票4套色过程。尽管它有铭记有面值,但除第4图外,其余都是未完成的邮资凭证,即使是第4图,也因加印有“样张”字样,不能进入邮政通信领域。其性质,说白了,就是官方发行的花纸头。“叠色样张”来势凶,去势猛,前后顶多半个月,便悄然从市场退出。

  套版张 目前市场活跃的套版张,是变脸款式中的精品。由于它集数套邮票为一体,规格袖珍安排,面值低额设置,发行量又大幅减少,因而逐渐成为取代小型张,成为市场持续活跃的强势品种。目前大盘的领头羊,如三轮生肖系列、奥运系列等,都是新变脸的“套版张”款式。其中“会徽和吉祥物”本是同套邮票,但被炒作者分开运作,成为邮市一大“怪”。2004年、2005年以及2006年的部分品种,市场形象极为平淡,大有“日薄西山”之势。

  变着脸儿来的邮票款式,是邮票开发新与旧形式的交替,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极点。前者经历风风雨雨后,渴求重新焕发生命色彩;后者初出茅庐,火烧火燎恨不得立刻打出一番新天地。两者既互通又相背,把握适度,能引起集邮者、投资者的共鸣,反之,则会为市场所鄙夷。 (江南客)

  

【推荐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