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确认中国地学会成立旧址

http://cul.sina.com.cn 2006/04/26 10:28   今晚报

  为纪念中国地学会在天津成立,有关部门决定结合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在成立旧址附近设立纪念公园、纪念碑和纪念雕像。为了寻找并确定成立旧址的确切位置,2004年9月15日、10月27日和12月30日,笔者受托曾先后参与组织了三次“确认中国地学会成立旧址专家论证会”,在完成资料鉴定、交流研讨以及现场考察等一系列活动之后,专家组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地学会成立旧址应当在中山路与天纬路交口处天津美术学院校区内或其附近位置(当时称窑洼)。

  在友人的帮助下,笔者曾在天津

图书馆查阅了宣统元年八月天津出版的第2585号《大公报》。据该报“开会纪闻”的一则短讯称:十五日(即公元1909年9月28日)下午两点,中国地学会诸同人在河北第一蒙养院内本会事务所召开初次大会,到位者五十余人(过去一些资料认为是一百多人,显然有误)。会议公推投票决定:(一)总理傅增湘;(二)会长张相文;(三)编辑部长白毓昆……

  按照《天津政俗沿革记》的记载,“河北第一蒙养院”指的是设在窑洼的北洋官立第一蒙养院。笔者查阅资料后得知,窑洼在清中叶时,原是一个村子的名称,位于大悲院西北部,到了清末则已演变成以大悲院为中心的一个区域的泛称了。另据专家考证,北洋官立第一蒙养院1914年时被当时的天津县教育主管部门划归女师(即直隶女子师范学校,天津美术学院前身)作为该校的教学实习基地,而女师位置是在“河北督署西”,即相当于现在的天津美术学院附近(女师位置较之今天津美术学院校区范围更大)。加之,中国地学会总理傅增湘长时间兼任女师监督(校长),会长张相文、编辑部长白毓昆均同时为女师的地理教员,因此,从以上资料推断,第一蒙养院距离今天津美术学院的位置不会很远,而且到了1914年时很可能合为一个院落。另据美术学院几位老专家对中国地学会成立时的合影照片进行鉴定,认为照片的背景楼与天津美术学院原16号工字楼(已于1980年拆除)十分贴近,说明中国地学会成立旧址很可能就在今天津美术学院院内。

  中国地学会是中国第一个地理学会组织(也被公认为中国地质学会的前身),其成立时间虽然较西方为晚,但在亚洲则仅次于日本地理学会(1879年),是较早成立地理学会的国家之一。中国地学会成立时除设总理、会长、编辑长、干事部长外,另设评议员7人(其中包括著名教育家张伯苓),编辑员21人(包括著名报人英敛之)。1912年迁到北京后,又陆续吸收了许多地理、地质学界的专家,如丁文江、章鸿钊、翁文灏、袁复礼等一大批专家以及非地学领域的科学家和教育界人士等。学会建立后,很快与国际上的一些地学会建立了联系,开展了正常的学术活动,如1910年元月邀请德国学者德瑞克博士来津作学术演讲等。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宣统二年一月(1910年),中国地学会在天津创办中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刊物———《地学杂志》,其目的是“注重于民生之消长,物产之盈虚,疆域之沿革”。《地学杂志》包括图迹、论丛、杂俎、说郛(fú)、邮筒、本会纪事、图书介绍等栏目,多载经济地理方面的文章,其中以水利、交通、物产为重点。政治地理则注重于行政区域的建置和划分;自然地理刊载了关于气象气候、地形、水文方面的文章,以及调查报告和考察探险文章及地图等,是我国现代地理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文献。开始时一年出10期,1912年起改为月刊,后又改为季刊,1937年3月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刊。在总共28年间,共出刊25卷181期,刊载论文和文章1600余篇。许多论文,如《论地质之构成与地表之变动》、《滹沱、漳、滏之变迁》、《渤海之过去与未来》、《近五十年来中国之水利》、《中国之气候》、《梅雨发生论》、《世界气候之变迁》、《中国之生物地理》等,对中国特别是华北一带的地理地质情况进行了研究探索,代表了我国地理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反映了我国近代地理学的成长过程。

  作为全国第一个地学团体,中国地学会在天津成立的事件本身,就足以说明天津在中国近现代科学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为“百年风云看天津”提供了又一佐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