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不自量的韩信

http://cul.sina.com.cn 2006/04/28 01:31   今晚报

  年轻时韩信受胯下之辱那是人人皆知的。当时韩信还在乡里,贫而无形。屠肉市上一位少年就对他说,他虽然长得高,好带刀剑,心里却没什么胆量,如果你不怕死那就用剑来刺我试试;要是怕死的话,你就从我的裆下爬过去。韩信看了那少年好一会儿,最后匍匐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过去。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把当年侮辱他的少年封为中尉。以此见得他大人雅量。

  单看这件事其实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地位不一样了,人的表现会发生许多变化,即只有看长期、看一生,把所有变化纵观了,细细考量,一个人的本性才能被看清,不至曲解、误会。以战积功的韩信,和那位少年的历史地位悬殊过大,斤斤计较于他反见得自己狭隘、小人了。加之如日中天,韩信正走到人生最高点,那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一切都朝顺他,肚量和境界自然非比寻常。

  但此一时彼一时,不久刘邦怀疑他造反,收回他的军权,将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这时他又怎样表现的呢?还能具备先时的豁达与大度吗?

  不能。

  当时他很不开心。有一次去樊哙家做客,樊哙口称他大王,跪拜迎送,极尽礼遇,按理韩信应该知足,出门来他却苦笑着,感叹说没想到今生会和从前的部将樊哙等人为伍。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心态呢?

  我想它或许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换了其他人,也许要把它深深地埋在心中,韩信不然,他将它说出来。可见他是很自信、很张扬、很自负的,既不知道明哲保身,也不懂得含蓄收敛。随着声望日隆、功高盖主,他的确在“自以为是”,连上司刘邦都觉到了危险,他岂能有什么好下场、好结果呢?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皇权时代的才能之士,一般都是这样的下场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