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哥哥”累及“妹妹” | ||
---|---|---|
http://cul.sina.com.cn 2006/04/29 09:52 今晚报 | ||
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文坛,曾经发生“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的著名论争。前一营垒出场的大将有鲁迅、刘半农等,后一营垒出场的主将是陈西滢。这场论争涉及很多重大的原则问题,已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和读者所熟知,故不赘述。本文只想介绍论争中的一件趣事,即由对陈西滢的批评株连到了他无辜的妹妹。 这种情况应该说是徐志摩引发的。1926年1月13日,徐志摩在《晨报副刊》发表了一 读了徐志摩的文章的第二天,鲁迅写了一篇《有趣的消息》,发表在同年1月19日的《国民新报副刊》。鲁迅重申他在论争中决不回头的严正立场。他讽刺道:“倘使有一个妹子,如《晨报副刊》上所艳称的‘闲话先生’的家事似的,叫道:‘阿哥!’那声音正如‘银铃之响于幽谷’,向我求告,‘你不要再做文章得罪人家了,好不好?’我也许可以借此拨转马头,躲到别墅里去研究汉朝人所做的‘四书’注疏和理论去。然而,惜哉,没有这样的好妹子……” 不仅鲁迅跟陈西滢论争累及了陈西滢的妹妹,而且刘半农跟他的论争也株连了他的妹妹。1926年1月20日,也就是《有趣的消息》发表的第二天,刘半农撰写的一篇《骂瞎了眼的文学史家》,刊登于《语丝》周刊第63期,对陈西滢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他写道:“从前我很失望,说中国近数十年来,不但出不出一个两个惊天动地的好人,而且出不出一个两个惊天动地的坏人,如名盗,名贼,名妓等。后来可渐渐地感觉到我的谬误了。”下文将矛头直指陈西滢。刘半农说,最近听说同事中出了一位奇人,乃是北大教授陈源先生,即署名西滢的便是。陈先生的英文,据说比狄更斯更好。同时他还兼了三个法国差使,既是伏尔泰,又是左拉,更是法朗士。文末,刘半农假意代陈西滢抱不平,除痛骂文学史家瞎眼之外,还建议北大赶紧添设“陈源教授之研究”一课,替中国撑撑场面。在刘半农这篇文章的后面,《语丝》周刊还刊登了一篇《刘博士订正中国现代文学史冤狱图表》,署名“爱管闲事”。图表中把段祺瑞比作俾斯麦,徐树铮比作林肯,徐志摩比作泰戈尔,陈西滢比作伏尔泰、左拉和法朗士。图表的最后一行借陈西滢妹妹之口说:“阿哥的英文比狄更斯好。”图表后面,还有林语堂的一篇文章:《写在刘博士文章及爱管闲事图表的后面》,形成了对陈西滢的“万炮齐轰”。 这期《语丝》出版之后,引起了陈西滢的强烈反应。针对“陈先生的英文据说比狄更斯更好”这句话,陈西滢于同年1月25日写了一封信公开质问刘半农:“我很希望知道我的妹妹在什么地方对了什么人说过,请先生给我一个回答,要不然,无缘无故的欺负一个弱女子,就是五六年前的半农先生也有些不好意思吧!”由于陈西滢正式质问,刘半农便写了一篇《奉答×××先生》,刊登于《语丝》64期。刘半农郑重声明,署名“爱管闲事”的那个图表并不是他做的,“妹妹一语,非弟所说”。不过,刘半农承认,在《骂瞎了眼的文学史家》一文中他提到了狄更斯的名字。“这句话是根据于一个朋友的报告;但他说是你的姐姐这样说,并没有说你的妹妹……其实呢,我也并不知道你有没有姐姐或妹妹,更不知道你的姐姐或妹妹是强女子或弱女子。”既然有欺侮“弱女子”之嫌,刘半农在文末三次重申:“陈通伯(陈源的字)的妹妹并没有说她阿哥的英文比狄更斯好。” 从表面来看,刘半农的这两篇文章似乎都是游戏文字;拿姐姐或妹妹说事,也不符合行文的正道。但刘半农的深意在于,当时有些西洋留学生归国之后自我感觉太好,过于膨胀,而且互相标榜,党同伐异。但标榜也得有个分寸。和鹅蛋一样大亦可也,刘半农还援引吴稚晖的话说:“留学生好比是面筋,到西洋那大油锅里去一泡,马上就蓬蓬勃勃地涨得其大无比,懿欤盛哉!”刘半农针砭的这种情况,不仅当时确存在,而且更值得警惕。这也许就是刘、陈之争的文化意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