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在天津的学生生活 | ||
---|---|---|
http://cul.sina.com.cn 2006/04/29 09:52 今晚报 | ||
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于1907年至1913年,就读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他发愤学习,探索救国真理。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创办于1906年,校址在今河北区志成路33号。该校以法律、政治为主课,另设英语、日语、历史、地理、写作等课程,是培养政法人才的专科学校。 李大钊以博闻强记、能诗善文、学习成绩突出闻名,受到老师们的器重和同学们的敬佩。据他的同学回忆:“大钊同志在法政学堂读书时,就善于写文章,其文章深厚磅礴为全校冠。” 他还阅读了大量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书籍,使他增强了学识,开阔了视野,并决心“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1910年11月,天津学界要求清政府真正开设国会,实行宪政。法政学校参加了这一活动,并为此举行罢课。李大钊也参加了罢课活动。此时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学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此李大钊说,当时“政治运动分二派:一是立宪派,一是革命派。那时中国北部政治运动的中心首推天津,天津以北洋法政学校为中心,所以我校在政治运动史上,很关重要”。然而,这次请愿活动仍以失败而告终。 此后,革命派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力量有所增长,因为在学潮中立宪派的一些人逐步看清了清王朝的反动本质,也开始倾向于革命派。该校史地教员白毓昆。在思想上曾给予李大钊较大的影响。白毓昆是同盟会在天津的重要成员之一。1908年白毓昆来津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任教。曾创立中国地学会,编辑《地学杂志》月刊,通过介绍祖国地理山川,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激励国民士气。1912年1月,白毓昆在滦州起义中不幸被捕牺牲。 李大钊在天津读书的后两年,密切关注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主编《言治》月刊,并兼任北洋法政学会编辑部长,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和诗作,宣传民主主义思想,抨击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同时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从中能使我们了解到,他当时已经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了。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李大钊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1913年4月1日他在《言治》月刊第1期发表的《大哀篇》指出:“所谓民政者,少数豪暴狡狯者之专政,非吾民自主之政也民权者,少数豪暴狡狯者之窃权,非吾民自得之权也;幸福者,少数豪狡狯者掠夺之幸福,非吾民安享之幸福也。”揭露假共和、真专制的军阀统治。 李大钊在学期间,还专门研究了明代爱国志士朱舜水及其思想。先后发表了《朱舜水之海天鸿爪》、《东瀛人士关于舜水事迹之争讼》、《覆景学钤君》三篇文章。然而,这也并不单是学术研究,而是要继承朱舜水的爱国精神,要“扬先生之光烈者”,驱逐帝国主义者出中国。其目的在于唤醒和鼓舞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政府,而与阴谋窃国者进行斗争。 李大钊在学期间,还用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思想,先后发表过12首诗。入学的第二年,他便将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所住宿舍,自命为“筑声剑影楼”。筑声,出于战国时代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的故事。李大钊借此寄托自己忧国忧民,崇尚侠义,立志推翻清王朝腐朽统始的强烈愿望。 他在1913年6月1日所作《题蒋卫平遗像》诗中云:“夜夜空江头,似有蛟龙起。”预言中国的反动统治将不会长久,新的政治力量将走上历史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