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从娃娃抓起”刍议

http://cul.sina.com.cn 2006/05/01 09:53   今晚报

  大概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从娃娃抓起”这个提法就走红了。我记得最先是从行孝开始的,伦理学家说,人的孝心必须从娃娃抓起,才能终生养成孝顺父母的自觉性。从此以后,此提法就像人走了运似的,一下子成了香饽饽。你也说,他也说,大家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都说要“从娃娃抓起”。一下子,这种提法便变成一个大筐,不管什么事,都把它给“从娃娃抓起”这个筐里装。这样的你也装、他也装,大家都来装,便自然地引起一些人的怀疑,在下就是其中的一个。

  说实在的,设若就一件具体事讲,“从娃娃抓起”,还确实有道理。“人生皆从娃娃始”,娃娃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初始时期的娃娃,就像是一张洁白的纸,被涂上什么样的颜色,对整个一生都是极端重要的。新加坡一位教育专家经过研究发现:3—5岁的幼儿,是人一生记忆思维的最佳时期,这段时间所经历的事,一辈子也难以忘怀。设若过了这个时期,记忆就会减退一半。特别是12岁前没有接触过的事,长大后要接受它就大大不如12岁前。基于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从娃娃抓起”这提法,是科学的,是符合实际的。

  然而,娃娃时期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都是有一定“度”的,不能泛化,不可能在同一时期接触外界的所有东西。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不论什么事情都从这个时期抓起,往往会形成什么都抓不到的尴尬局面。

  那么,“从娃娃抓起”,究竟应该抓什么呢?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主要抓对娃娃进行人生、立世的教育,即抓如何做人这个总纲。当前大家所关心并强调的诸如孝心啦、爱心啦、环保啦、创新啦、爱国啦,都可以纳进此总纲,然后根据娃娃的年龄、接受能力,不同时间突出不同重点。我在童年时期,3—6岁,爷爷教《三字经》、《弟子规》,7—8岁教《千字文》,进学校后,课外给教《历史指南》、《地理指南》、《论说精华》等,这些对我一生的成长都起了极好的作用。不久前,广东编了本新三字经,内容很好,是“从娃娃抓起”的好教材。可惜,出版后只在媒体上喊了喊,家长利用它给孩子启蒙却很少很少。

  鉴于“从娃娃抓起”必须抓住如何做人这个总纲,我个人认为,应特别把公民意识的内容作极重要的强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