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为了恢复唐山邮政通信

http://cul.sina.com.cn 2006/05/07 10:14   今晚报

  1976年大地震,使我住的旧式小楼房损坏严重,所幸一家老少无恙。职业习惯促使我很快赶到单位。作为市邮电管理局主管邮政工作的邮政处的工作人员,我们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震中在唐山市,天津至唐山间铁路、公路、桥梁等等,遭受严重破坏,交通陷于瘫痪,天津及北京等地至唐山的邮政通信全部阻断。邮件运输,是邮政通信的命脉。邮路阻断,就是通向唐山的主动脉梗塞!疏通“血管”,尽快恢复邮路,对天津邮政职工来说,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情况十万火急。怎么办?经过紧急商量,并经领导同意,决定尽快开辟天津至唐山的临时汽车邮路。为了争取时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7月29日早上,

邮政处派出具有丰富邮运工作经验的王希仿同志,搭乘市里的直升机押送发自北京的重要邮件抵唐山,同时慰问灾区同行,实地勘察陆路运输及邮件交换等情况。几乎与此同时,市邮政局也组织有关科室人员冒险开车前往唐山探路。两路“探险”人员回津后,很快提出方案,进行论证,确定了新辟邮路的路线、班次、时间、邮件交换地点等事项,做了必要的准备。8月1日,天津—唐山—滦县间的临时汽车邮路正式开通,使天津、北京及全国各地与灾区的邮政通信联系得以恢复。

  这一阶段,全国各地发往唐山及周边地区的邮件成倍或十倍地急增,仅靠这一条临时邮路显然远远不够。天津东站邮政枢纽及市内20多处局房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职工及家属伤亡30余人,自身抗震救灾、疏运邮件的任务也很繁重。在此情况下,邮政部门克服重重困难,采取绕道发运的办法,或者把发往东北方向的邮件先发北京,绕道锦承线再转发出去;或者改发南去的火车,取道烟台,经水路至大连,发往东北各地,以此减轻津唐邮路的压力。

  新辟津唐间汽车邮路牵动着全市邮政职工的心。几天之后,领导派我随车考察邮运的全过程,以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对此差事,我欣然接受。原因是1974年以前,我在唐山市邮电局作过两年的通信管理工作。那里有我的领导、同事和朋友,

地震后十分挂念他们。8月3日早晨,我同司押人员一起登上了开往唐山的大型邮政车。当时,大震刚过,余震频频。路面上,或者横七竖八,趴着一道道的裂缝;或者哩溜歪斜,横着各类电线杆子。还有一堆又一堆的碎砖烂瓦。再有桥梁坍塌,一绕就是几十公里。津唐邮路约120余公里,平时跑行,最多3个小时。而这条临时邮路,跑了6个多小时。司押人员进入灾区后,尽管是炎热酷暑,却必须面戴大口罩,以防疾病。饮水、吃饭基本都是自备。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天津邮政职工一个个情绪饱满,默默奉献,保证了邮路不断。

  一路颠簸,好不容易驶抵我日夜牵挂的唐山,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残垣断壁。唐山市的标志性建筑———邮电大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我曾经住过的单身宿舍楼内原本住着50多人,一夜之后仅有几人生还……面对这一切,我悲痛至极。唐山是我在“文革”后期第一次获得工作机会的地方,我对它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现在……我欲哭无泪。同时,让我备感钦佩的是,大灾面前,唐山邮政职工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忘却自己的神圣职责。他们擦干了眼泪,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房屋倒了,搭起临建棚藏身;没有场地处理邮件,就搭起帐篷作业。风餐露宿,因陋就简,为的是确保通信不中断。他们的行动,感染了我,也感染了天津邮运职工。我们感到能为唐山救灾工作尽微薄之力,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在所不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