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第一焦点——余秋雨,你不能幽默到这个地步

http://cul.sina.com.cn 2006/05/11 03:36   北京娱乐信报

  有一个“脑筋急转弯”:说是有一个字,不管是什么人,就连大学教授都会把它读错。问这是何字?

  被问的人一头雾水,真正的答案却是个“错”字。虽然是只为博得一笑,但是,潜台词似乎是大学教授是不可能,也不应该读错字的,他们应该认识所有字!特别是在特定的场合。

  说实话,我们对读错字是有海量的,比如主管行政的领导,洋洋洒洒的报告,数以万言,说几个错别字,我们总是会想负责行政嘛,何必较真?

  古人不也说“刘项原来不读书。”刘邦、项羽这样的老大不读书,也是蛮正常的。细心的秘书常常给领导在报告上注上汉语拼音,也是我们司空见惯了。

  我们对理科出身的大学教授们也是海涵的,理科出身的教授们说错别字层出不穷,想想又不是人家专长,也就罢了。

  不过,有次电视节目,有位某大学主研“国际问题”的教授,在节目中,直面某著名书法作品的字体,他大言不惭字斟句酌地说:“这是某某人所书写的‘小隶’。”

  小隶?何谓小隶?隶书和篆书本是两种书体,况隶和篆发音区别巨大,不至于是口误,即便口误也应该及时纠正。而该教授仍然气定神闲,显然并不知道自己在一瞬间发明了一种中华新字体。

  研习理工和国际问题的教授,难免会口误,那么文史出身的教授们呢?如今,余秋雨堂而皇之地步理工教授、国政教授之后,镇定自若地口吐莲花,让我突然感到了这些大学教授们的

幽默感。

  你看他们:

  1.处于最高等的传播平台上,“敢说”错别字,正襟危坐,严肃冷静,总是会自信爆棚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错别字,换成普通人,在那样一个平台上,怎么也得事先准备,反复揣摩,准备好了再上台。说错字也是需要勇气的!

  2.浑然不觉,也许是我们太崇拜教授们了,以至于他们说错别字,当场人几乎没有任何反应,所以,基本上当余秋雨们说出错别字的时候,大师们基本上还沉浸在夸夸其谈的陶醉之中,现场的人也基本是在懵懵懂懂之中。

  3.我们在媒体上说错字,是令人羞愧的,播音员说错字,是要被罚钱的,而教授们说错字,似乎比较理直气壮。

  4.《无间道》里有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如今,余秋雨们天天拿着学问作为招牌在媒体上做评委,当老师,上镜时间多于教课时间,飞来飞去的时间多于埋头书斋的时间。

  所以,倒也应了这句话,大学教授出来混,总是要“现”的。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太较真,我们需要“娱乐”精神,比如韩乔生,他的口误本人就不在乎,反而依靠“韩乔生语录”而火爆异常。余秋雨们似乎不必为此耿耿于怀,不妨潇洒一笑,继续为学生晚辈们增添些“幽默”,反而能促进汉语言发展,你看“侉”,“乐”(YAO音)不都是因为教授们的“学术牺牲”而普及了吗!

  余秋雨写书出错,但他照写不误,错误并不见少;高谈阔论,错别字也有了,不知道他是否会习以为常,一个教授的“幽默感”到了这个地步,让人敬哉?叹哉?

  晚星 发表文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