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十五贯》50年后再晋京 今王世瑶子承父业饰娄阿鼠

http://cul.sina.com.cn 2006/05/14 03:21   北京娱乐信报

  有时繁华只是历史给予的一个机会。1956年之前,飘零江湖的国风苏剧团民间艺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寻常演出的《十五贯》,会在中国戏曲史上写下浓浓一笔,让沉寂了许久的古老昆曲重新流行大江南北。那次演出,让这出清代朱素臣写的原名叫《双熊梦》的老戏一下子身份陡增,周总理曾评价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离《十五贯》创造的辉煌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如今,昆曲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前身为国风苏剧团的浙江昆剧团将于5月16日再次带着这部意义非凡的《十五贯》晋京。

  

  王世瑶饰演娄阿鼠,陶伟明饰演况钟。

  新《十五贯》

  力保50年前“原汁原味”

  《十五贯》是根据传统名剧《双熊梦》改编的,讲述赌棍娄阿鼠因偷盗十五贯钱而杀死肉店主人尤葫芦,无锡知县主观臆断尤的继女苏戍娟和路人熊友兰是凶手,后经苏州知府况钟的调查,将真凶娄阿鼠捉住。为使《十五贯》再度晋京演出成功,这次复排的艺术风格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道具和布景都没有变化,只是演出时间从3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团里“世、盛、秀、万”四代演员同台表演,力求以最佳的阵容展示最好的艺术风采:王传淞之子、68岁的王世瑶子承父业,演娄阿鼠;50年前参加过晋京演出的张世铮担任周忱一角;周传瑛弟子陶伟明出演况钟,周传瑛之子周世琮担任复排导演。

  王世瑶子承父业饰娄阿鼠

  王传淞之子王世瑶今年已经68岁了。50年前,他的父亲王传淞就曾出演娄阿鼠一角,50年后,他在剧中继续扮演著名的角色娄阿鼠。以王世瑶目前的年龄,比他父亲50年前演出《十五贯》时,大了整整17岁。

  针对这一情况,有专家表示,它从某些层面上反映出目前昆曲艺术的传承现状。虽然昆曲目前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但对昆曲保护和普及的力度仍需加强。要以精英的形式继承弘扬昆曲,借助公众的关注力,让昆曲获得更为有利的生存环境。《十五贯》50年后再度晋京,背负的使命与50年前相比,意义显然更非同寻常。

  50年前舞美设计再登场

  在复排的《十五贯》职员表上,记者发现了50年前《十五贯》的舞美设计裘云飞的名字。50年前的那个春天,就是他打造出《十五贯》的舞美,结束了昆剧“赤膊”的舞台表现形式。

  今年92岁的裘云飞告诉记者:“其实,现在的舞台是年轻人在做。只是他们保留了原来的舞美设计,因此,演出单上还会有我的名字。”

  裘云飞至今仍记得,在《十五贯》第一场“鼠祸”中,现场只有一块平布、一张桌、一个肉案,肉案上放着一盏油灯、屠刀和一块“尤记肉铺”招牌。简简单单的几件道具,点明了环境和人物身份。裘云飞设计的《十五贯》舞美曾在1981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舞美设计奖。1982年,他还参加过全国舞台美术展览。

  同样让人回味的还有舞台上的灯光。当年的灯光师俞康向记者介绍说:“那时候在北京演出,很多剧院都没有专业的灯具。后来,我们从中国评剧院借了30多个灯,《十五贯》一出戏,大大小小用了100多个灯。”俞康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形容,“那100多个灯的规模,和现在的一场大型演出差不多。不过,那时候的灯比现在大多了。”

  

  老《十五贯》剧照

  老《十五贯》

  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对于《十五贯》50年前的惊艳,周恩来总理曾给予充分肯定: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1956年4月,作为当时全国惟一的昆剧专业剧团,在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大师周传瑛、王传淞、朱国梁的率领下,浙江昆剧团晋京演出《十五贯》。从4月1日到5月16日,共演出47场,观众达7万余人,偌大的北京城出现了“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

  与此同时,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北京、天津、沈阳等17个大中城市的京剧、评剧、川剧、话剧等11个剧种争相改编演出《十五贯》,昆剧院团也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

  偏偏选中《十五贯》

  为什么是《十五贯》,而非更有名的《牡丹亭》、《桃花扇》等戏剧来担当这救活昆曲剧种的重任呢?50年前在剧中出演衙役的老演员张世铮介绍:“1954年戏曲改革,1955年全国掀起‘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提倡调查研究’的运动。而昆曲《十五贯》两头都沾上边,昆曲是濒临绝迹的剧种,而《十五贯》的内容更是把侦破戏和情节戏结合起来,又让老百姓觉得好看。里面的县太爷况钟重视调查研究,反对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深得民心。而且这出戏经过改编后,去掉了一部分不重要的戏,变得非常紧凑,符合当时观众的审美。”

  1955年初秋,田汉作为全国戏改专家来杭州看他们国风苏剧团的戏,在解放剧院“一看六天”,最后确定了拿《十五贯》“开刀”。在接下来的两个月,编剧黄源在田汉的建议下,将原本一天一夜的剧本浓缩成了3小时。”

  毛主席观剧引来转机

  在京的最初几天,与所有来京小剧团一样,崭新的浙江昆剧团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十五贯》演了三四天,上座率一天不如一天,剧团只好改演《长生殿》。当年的4月17日,毛泽东突然决定在中南海观看《十五贯》。从此《十五贯》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世铮如今还能清楚地记得,那年毛主席曾说:“这是出好戏。”“凡是有条件的剧团都要演这出戏。”

  《十五贯》因此家喻户晓,剧本也一时“洛阳纸贵”,被翻译成6种外语,流传在各个场合。5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社论,几乎把昆曲和《十五贯》推到极点。接下来的近两个月时间,浙江昆剧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在北京的演出场场爆满,之后巡演8个省市,直接促成了全国现有6个昆剧团的成立。一时间昆曲有重新变为国剧的趋势。

  当年受到隆重待遇

  钱法成是浙江昆剧团1955年建团时的经历人,1956年带队进京演出《十五贯》,当年他才23岁。

  “50年前,《十五贯》进京演出逗留了2个月,所遇到的许多事情值得回忆。可以说这出戏在首都首演时受到待遇之隆重,是任何一出戏都没有的。那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务院和文化部给我们这个小小剧团8张登天安门观礼台的礼券,我们捧着观礼券热泪夺眶而出。我们知道这8张礼券不仅是给昆苏剧团的,也是给所有剧团和戏剧工作者的。”

  对于此次晋京,浙江昆剧团团长林为林喟叹对于曾经的辉煌,我们能做的除了怀念,就只有继续追寻的勇气,只是下一个繁华会在什么时候闪现,答案依旧只有沉默的时间才知道。

  黄源浓缩《十五贯》

  听说《十五贯》要晋京演出,黄源先生的夫人、今年89岁的黄老太太也十分感慨。她激动地对记者说:“今年是黄源诞辰一百周年。如果他知道自己一手改编的《十五贯》在50年后,能再次晋京演出,一定会觉得很欣慰。”

  黄源与昆曲《十五贯》改编的来龙去脉,凭她的记忆是这样的:1955年秋的一个晚上,“国风”苏昆剧团(浙江昆剧团的前身)在杭州三元坊解放剧场演出《双熊梦奇案》,时任省文教部副部长、省文化局局长的黄源陪同当时的上海电影局局长张骏祥等前去观看。看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出好戏。黄源更觉得这出戏可以改编成一出反主观主义的好戏。当天晚上回到家,他便找出了《缀白裘》集子,选择了《双熊梦奇案》中的四出折子戏,反复细读,慢慢推敲……

  随后,由黄源领导的主创小组夜以继日地工作,只用了二十几天的工夫,便完成了《十五贯》的改编:将二本戏改一本,两条线改一条线;只有熊友兰、没有熊友蕙;只有苏戌娟、没有侯三姑……最后,他定下了主要演员周传瑛、王传淞等人,剧长又原来的一天一夜,变成了三小时。

  黄源认为,戏因十五贯钱而起,祸因十五贯钱而生,所以就将戏名定为《十五贯》,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在近一个月排练后,《十五贯》开始在杭州登台亮相。后来,《十五贯》又轰动上海滩,继而赴京演出。此后,《十五贯》便一路姹紫嫣红。

  信报记者 唐雪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