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关于诗的复信

http://cul.sina.com.cn 2006/05/14 08:57   今晚报

  编者的话: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雅好诗词,曾在本报发表《对格律诗“粘”的推敲》(2月14日)及诗作《海滨之歌》(3月25日),引起读者的关注。读者刘简先生致信王玉明先生,对《海滨之歌》提出商榷,以下是王玉明先生的回信。

  刘简先生:您好!

  您对我的文章及诗词如此关注,对《海滨之歌》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对诗中某些地方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还给出了您的修改方案,可见您的真诚和严肃。我从心底里对您表示由衷的感谢!

  现对您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答复如下:

  1、关于“哲”字的平仄问题。

  我知道“哲”字在古汉语中为“入”声,属于仄声;但我是按“现代汉语”的声韵写作的,因为我是“改革派”,不是“典雅派”,而在现代汉语规范的普通话中它为阳平,属于平声。关于这一点我在拙作《求索诗的灵魂》(见《天津日报》4月4日第15版)中有明确而详细的说明。也可以说,我是“明知故犯”。观点不同,标准不同,可以各自保留意见,这一点还请您原谅。

  2、“却”和“去”确是重复,我写的时候就知道,本意是想加重语气,就像“完了”一样。也曾经想改一下,但还是没舍得。现在看来,您提得很对,我必须得改,否则似乎有“语病”。您建议将“吹却”改成“吹扫”,我看如果改成“海风吹卷浮云去”也许更雅一些。您看如何?

  3、“仰望群星伴月明”确实更好一些,欣然接受。不过原句在平仄格律上也没有问题,您用的是原格:“||--||-”,我用的是变格:“||--?堠|-”。还是您的更好。

  4、“如缕遐思逐海风”,“逐”字比“随”字主动的成分多些,就整首诗的意境来说,我还是认为“随”字与其它三句更协调一些:“权且忘”,“暂相通”,“似悟”都不是很确定,比较朦胧,不十分主动,故我认为“随 ”字在整体上更和谐一些。我在一首词中曾写过“心潮逐海潮”,“逐”和“随”在不同的地方使用,表示不同的心境和意境。您看如何?

  5、关于《海滨哲意》,我想说明一下我的创作原意:一、二、三句分别涉及儒、道、释,第二句的“道理”是“道家之理”,与第一句的“儒哲”即“儒家之哲”相对应。第四句则将三种哲意融合为一体,变成“如缕遐思”,自然地随着海风一起飘散,故标题称之为“哲意”,朦胧的意念而已,并非理性的“哲思”。您的修改建议也很好,只是与我的原意相去较远,故请原应谅不拟采纳。

  您对传统格律诗修养甚深,态度极其严肃认真,相信一定有许多佳作,不妨寄来几首代表作供在下学习。

  因为我主要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对事情的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既不文过饰非,又不盲目服从,故对先生的批评建议决不会认为是“不敬”,相反的真心诚意地感谢。

  您对拙作《对格律诗“粘”的推敲》的意见也可以提出来讨论。此外,您不妨看一下拙作《求索诗的灵魂》及其附录,有何意见也请提出来切磋。我很希望同阁下成为诗友和诤友。

  现在有些文艺批评是充满了“玄学”语言的吹捧,结果造成谬种流传,污染文坛。您的批评和建议我虽然没有全部同意和采纳,但都是有理由的,绝不是护短。有您这样的批评者真是难能可贵!最后,再次对您的来信表示十分真诚的谢意!

  祝文祺

  王玉明

  2006年4月10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