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读书致贫

http://cul.sina.com.cn 2006/05/18 09:37   今晚报

  在读书与教育几乎搅得家家不宁人人不安的时刻,每每听到关于读书话题的议论、见到读书人所演绎的悲喜剧,我总不免产生别有滋味在心头的感觉,并情不自禁地饶舌一番。这情形仿佛正应了时下的那句流行语:对错都无关紧要,关键在于参与。

  从小就不断聆听过这样的教诲,都说是“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再加上近几年来流行着文凭热、考试热,及千万个家长为儿女读书升学而甘
愿吃苦受累,甚至倾家荡产的种种情景。我本以为,在当下读书做官论或是读书发财论怕是绝对主流言论了。未曾想,前几日我亲耳听到了另一种不和谐的声音———读书欠债,亲眼目睹了另一种怪现状———读书致贫。

  先是一位朋友的孩子以三百分的成绩被一所民办大学录取了。这本应该是高兴的事情,未料想这位朋友夫妇双双下岗,只能干些保安、保洁之类的工作,收入自是很低,哪里还有多少余钱来支付孩子高昂的教育费用呢?于是,夫妇俩只好向亲朋好友开口借钱。这下可让自己和别人犯难了———事实上,他家前几年为儿子上学所借的钱尚未还清,眼下又要为女儿举债上学了。

  比这位城里朋友更让人犯难的是我乡下的一位亲戚。原来,他好不容易以举债四五万元的代价供儿子上完大学,却未料从一所普通高校毕业的儿子,在城里既无特殊的关系和可靠背景,找工作相当困难,最后只好勉强找了个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每月收入不足千元,付了房租交了伙食费,所剩无几,便再也无力寄钱回家还债了。总之,不管是我那城里的朋友,还是乡下的亲戚,不管是正在举债上学的孩子,还是已经毕业的儿子,并未因为上学读书而改变命运,他与他的家庭仍处于贫困之中。甚至因举债读书而陷入更为贫困的尴尬境地。

  每当此时,或是听到社会上发生的类似事件,除了不胜唏嘘之外,总会引起我的联想与回忆。原因无他,盖因我也曾有过穷苦求学的经历,也曾遭遇过读书的悲喜剧。

  少小时,我也曾体验过家贫念书的苦楚。缺吃少穿已是家常便饭,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却是交不起学费、书本费而遭人白眼,于是我只好刻苦读书,以优异成绩换取别人的尊重。而优异成绩又为我赢得一次人生机遇:小学五年级,在父母决定我回乡务农时,班主任提议让我跳级,提前考入中学,拿助学金补助生活。而后又是以助学金资助我读完大学,分配了工作,从此我终于从读书中获得了改变人生道路的机遇。

  可是,出生于“文革”中的儿辈却对读书有着不同的见解,并最终导致他不顺遂的命运。原来,他生逢“文革”,深受当时流行的“读书无用论”影响,认为读书太苦,又不能挣钱。于是,我们家流传开了他的一句名言:“读书不是人过的日子。”并且在一段时间内(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他还曾经因为从中等职校毕业后不到三年就能挣到与我差不多的工资而暗自得意,谁料不到七八年时间,他随即下岗失业,成了无业游民。直到这时,他才后悔莫及地嚷着要读书补课,以便重新就业。

  我固为自己的读书脱贫而庆幸,更为眼下不该发生的某些读书致贫现象而深感不安。也许可以劝慰那些贫困家长不必把脱贫致富的愿望全部寄托于读书,鼓励那些贫困学生要发愤图强,增长才干,等待时机,振翅高飞。也许我们还应当提醒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与有富爸爸富妈妈的同学相比,要想在社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你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与血汗。

  与读书做官这一话题相比,读书致贫无疑是个尖锐的现实话题。虽然,古往今来,读书的人未必都能做官,但在现代社会不读书没文化,便失去了做官或致富的起码条件,却也是不言自明的事实。一个现代的文明社会,应该采取切实措施避免让读书致贫的悲剧再次重演。

  时至今日,读书致贫、弱势群体代代贫困下去的代际效应,实已到了该引起全社会关注的时候了。而尽早建立社会公平竞争体系,采取国家扶持贫困学生和家庭,使之尽快脱贫致富,方是真正安全和谐之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