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锦衣卫桥与焦家大院

http://cul.sina.com.cn 2006/05/27 11:15   今晚报

  中山路东面有个十分古老的地方叫“锦衣卫桥”,得名于明代“锦衣卫指挥使衙门”。锦衣卫是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设置的亲军二十二卫之一,职能为“主巡察、缉捕、理诏狱”等。旧时锦衣卫桥大街北口在明代设有“锦衣卫指挥使衙门”,其地有木桥一座,架于金钟河上,据《续天津县志》载,桥为清乾隆十一年造。该地在明末清初时聚居成村,取名“锦衣卫桥村”。古诗句有云:“郊原雨足麦油油,长夏江村只是秋,何处垂杨堪系马,锦衣桥畔酒家楼。”所描绘的就是锦衣卫桥一带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烟渐盛的景象。

  “锦衣卫桥”历史底蕴深厚。清咸丰年间的军机大臣、咸丰皇帝的托孤重臣、中国近代史上祺祥政变中被罢官的赞襄八大臣之一,中国现代著名戏剧教育家、翻译家和导演焦菊隐的祖父焦佑瀛便是“锦衣卫桥”人,所居宅院人称“焦家大院”。“锦衣卫桥”的这座大院占地百亩,门楼临街,墀头砖雕,极为考究,其门后为砖砌影壁,后为穿堂式门厅。其后为箭道,沟通东西大院,东院由六套

四合院组成。西院建有佛堂,另设跨院为佣人和杂役住室。庭院后面构筑园林,名为“逋园”,取“逋逃流散”之意,典出《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这是焦佑瀛于“祺祥政变”被罢官后隐居的地方。

  焦佑瀛,字桂樵。道光十九年(1839年)举人,因才干超群,深得清宗室肃顺的赏识。

  祺祥政变也称北京政变、辛酉政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在这场争斗中,肃顺等顾命大臣,作为慈禧太后一伙的对立面,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为慈禧、奕訢所击垮,焦佑瀛则与肃顺等一同败下阵来,这实在是一个刹那间的变故,说明了政治斗争的残酷。

  早在咸丰十年(1860年),焦佑瀛在天津静海县负责团练时,经肃顺推荐,召至热河,命其在军机处行走,迁太仆寺卿,成为咸丰皇帝身边的要人。翌年八月,咸丰皇帝病重,临终前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御前大臣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年幼无知的同治小皇帝。咸丰皇帝刚死,慈禧太后便企图垂帘听政。她与觊觎政权的恭亲王奕訢相勾结,授意御史董元醇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并派近支亲王一二人辅弼。肃顺等以“本朝无太后垂帘故事”为由,拟旨痛斥。不久,慈禧与奕訢发动突然袭击,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景寿、焦佑瀛等五人分别革职。事实上,八大臣反对两宫垂帘听政的“皇帝谕旨”,就是焦佑瀛拟的。

  焦佑瀛被革职后回到天津故里,以“逋播臣”自命,过起隐逸的生活。他在锦衣卫桥附近修筑园林一座,取名“逋园”。这一带地处河湾港汊,小桥流水,渔舟往来,焦佑瀛在园中筑亭建房,亲植花木,喂养鱼虫。时逢花晨月夕,每每开筵延宾,饮酒赋诗,悠然自得,其闲情逸致,颇为乡贤倾慕。

  关于焦佑瀛的才华,民国年间戴愚庵的《沽水旧闻》作过如下记述:“天津进士焦佑瀛,文章道德,一时无双。”言及逋园及其周边景物,该书说道:“焦遂归隐津门,小居河东锦衣卫桥之畔。地当海河(实为金钟河)港岔,船只往来,帆樯如林,捕鱼虾者,皆集于斯,每当夜午,渔灯蟹火,两岸喧呶,胜地也。焦于桥西,购地百亩,修拓一园,命名逋园(俗称焦家园)。其间极亭台花木之盛,饶虫鱼鸟兽之欢。豆棚瓜架,菜圃蔬畦,躬亲种之,每于花晨月夕,开筵延宾,诗酒之盛,脍炙人口。”

  焦佑瀛晚年,家境日蹙,后来几乎到了吃穿难保的地步。焦家与鼓楼东姚家、粮店后街李家(李叔同家)“等均有沾亲带故的关系。至焦佑瀛的儿子焦曾宪时,只得在姚家帮账求得生计。焦佑瀛卒于何年已不得而知,其孙焦菊隐则出生于1905年,幼时曾在王家家馆寄读,因家贫,受到老师的歧视和富家子弟的欺负。父亲不得不托人将他送进直隶省立第一模范小学读书。焦菊隐是靠着自己的奋斗最终走向了成功之路。至于锦衣卫桥的那座焦家大院,随着时光的流逝渐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民居,昔日逋园的清幽早已无从寻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