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文人的名片

http://cul.sina.com.cn 2006/06/03 09:55   今晚报

  在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的社会,名片节约了许多语言。特别是在商海里,小小一张纸片,方便了交往。时下文化虽然不可避免掺杂进去了商业属性,但是文苑毕竟不是商海,有着它自身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作家文人,一张方寸大小的名片,常常是自己灵魂的自白。

  记得,几年前我与邵燕祥应邀去四川一家酒厂做客,在酒厂报到时他在职务一栏内,填写了“作者”二字。我不知他有无名片,想来如果有名片的话,他也是这个自我称谓。
其实社会上都知道他是著名诗人兼杂文家,他自谦地落墨“作者”二字,是他的人文品格的写照。也是在几年前,应台湾文学界之邀,十名中国作家去了宝岛台湾,在彼此交换名片时,我看见张炜的名片上只有姓名和地址电话,他在全国作协与山东作协的职务头衔等等,一律虚化为无。

  我十分赞赏燕祥和张炜的这种态度。作家是靠作品生存,而不是靠其他金字招牌,常见有些

文化人的名片上,把各种金冠银冠印得满满当当,什么委员,什么代表,什么理事,什么兼职教授,什么世界名人录中的名人……头衔不一而足,几乎要溢出纸片,让人看后,顿觉失重之轻。而往往印着这些头衔的人,恰恰正是文人中的下品。难怪我曾读过张承志的一篇文章,那标题就叫《撕名片》!初读这篇文章时,我还觉得他有点怪,可是这几年内,不断看到文坛掮客,做出有失自重的“时装模特”表演时,我倒是对张承志的看法有了认同。

  作家是干什么的?是靠笔耕生活的。如果你对自己的创作充满自信,小小纸片上那些与写作不相干的玩意,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有些人是从政坛官场步入文坛为官的,他们没有什么作品,有那么一本两本书,也跳不出标语口号模式的文本,他们印上一些云山雾罩的东西,不外是自我标榜的手段而已。使人费解的是,有些并不缺乏才情的作者,在名片上也印上一串“

商标”。

  为社会广大读者承认的作家,其实无需那些纸片上的任何代号。何况在现在社会生活中,名片亦有真假之分。笔者近日去一家出版社办事,一位负责编辑作家传记书籍的编辑问我,目前是否有中国文学院院士之称谓?我回答说“无”。但却有一位人物,就把此称谓的材料寄到了出版社。如此这般,文化人名片的成色,到底还有几分含金量?

  再把话题拉回到文学上,一个疏离了生活真实底色的文人,即使是在纸片上罗列你头上的全部红冠,并且千真万确的,也对文学自身无补。然否?想来被称之为上帝的读者,心中自有明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